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726|回复: 1

《楞严经的秘密》第五卷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7 12: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楞严经的秘密》第五卷
 第一章
诸佛一路涅槃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唯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实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花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对佛说:“我能够明白佛这个时候讲的都是究竟层次之下的可以说是属于第二义的法义,属于因地修行层面的法义。但是就我观察现在世间需要解开绳结的众生,如果不知道根源,不知道绳结的结法,我相信这个人就一定不会解开绳结。”

“同样的道理,直到目前,我以及在场的这么多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声闻弟子们而言,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是跟随着那些无明烦恼一起生生灭灭,虽然现在也成熟了声闻的善根,得以随佛出家修行,但就好像隔日才发作的疟疾一样,好像现在有些清净明白,但是很快又会陷入迷乱之中。”

隔日疟,这个非常形象地描述,很好地说明了阿难自己的现状,见地时高时低,没有定见,正因为没有定见,因此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修行行为作出,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流于口头言说,并没有真正的明白佛的法义。

现在阿难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明白地当众讲出来,这已经算是阿难很大的一个进步了。

阿难接着说:“请佛大慈大悲,今天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到底为什么我们的身心会形成这样的结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解开?不但能够让我和今天在座的有学声闻能够得到利益,也能够对未来的处于烦恼苦难之中的众生,也能够带来利益,让他们得以出离轮回,以后也不再堕落三有。”

阿难说完这段话之后,无数在场的大众都和阿难一起,恭恭敬敬地五体投地,泪流满面地礼拜释迦牟尼佛,然后都静静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佛的开示。

这个时候,佛非常感叹非常哀怜阿难、在场的有学声闻,以及为了能够给未来学佛的学人和一切众生,能够标示出出世之因,能够打开正法之眼,就伸出健康的紫金色手臂,给阿难摩顶安慰。

就在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佛陀刹土同时出现了六种震动,所有住持佛土的微尘数量一样的佛陀,都各自从自己头顶,放射出百宝之光,而这些光芒,同时从无数无量的佛土,来到了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的祗园,来给释迦牟尼佛灌顶。

所有在场的大众,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种异相,都十分惊讶于这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景象。同时,阿难和在场的大众们,都同时听到了十方三世一切佛陀,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对阿难说:“太好了!阿难!你今天想要明白你从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想要知道让你一直轮回生死的最根本结缚,我老实告诉你:根结就是你的六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别的什么东西了;今天你如果想要证得无上圆满菩提果位,获得寂静安乐解脱自在玄妙恒常的本性,也只有依靠六根,别无他物!”

也就是说:让众生飘转于轮回之中的根源,让众生能够证的解脱的根源,原来是同一个,都是众生自己的六根。

阿难听到十方如来这么异口同声地说法,心中还是没能明白,就上前合掌恭敬闻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说让我轮回受苦的,和令我寂静解脱的,都只是六根,不会是别的其他什么东西呢?”

佛对阿难说:“阿难,六根和六尘,都是同样的根源,结缚和解脱,也从来不是独立的两个,你的见闻觉知的识性,本来就是虚妄的,好像病眼所见虚空中的花色一样。阿难,因为虚妄六尘的存在,才让你产生了虚妄的识性;因为虚妄的六根的存在,才让你产生了种种相的认知。其实种种相,和你的知见,根本就没有实际存在的体性,犹如你将三根芦杆交叉依靠,就可以站立起来一样,三根芦杆互相作为因果为存,其实并不存在三根芦杆合一的真实存在。你的六根在接触虚妄的六尘时,妄立知见就是无明的根源;如果你的六根在接触虚妄的六尘时不立知见了,这就是涅槃、无漏、真正的清净。这其中怎么可以再容其它的什么东西?”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7 18:24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的秘密》第五卷
 第一章
诸佛一路涅槃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唯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实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花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对佛说:“我能够明白佛这个时候讲的都是究竟层次之下的可以说是属于第二义的法义,属于因地修行层面的法义。但是就我观察现在世间需要解开绳结的众生,如果不知道根源,不知道绳结的结法,我相信这个人就一定不会解开绳结。”

“同样的道理,直到目前,我以及在场的这么多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声闻弟子们而言,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是跟随着那些无明烦恼一起生生灭灭,虽然现在也成熟了声闻的善根,得以随佛出家修行,但就好像隔日才发作的疟疾一样,好像现在有些清净明白,但是很快又会陷入迷乱之中。”

隔日疟,这个非常形象地描述,很好地说明了阿难自己的现状,见地时高时低,没有定见,正因为没有定见,因此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修行行为作出,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流于口头言说,并没有真正的明白佛的法义。

现在阿难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明白地当众讲出来,这已经算是阿难很大的一个进步了。

阿难接着说:“请佛大慈大悲,今天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到底为什么我们的身心会形成这样的结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解开?不但能够让我和今天在座的有学声闻能够得到利益,也能够对未来的处于烦恼苦难之中的众生,也能够带来利益,让他们得以出离轮回,以后也不再堕落三有。”

阿难说完这段话之后,无数在场的大众都和阿难一起,恭恭敬敬地五体投地,泪流满面地礼拜释迦牟尼佛,然后都静静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佛的开示。

这个时候,佛非常感叹非常哀怜阿难、在场的有学声闻,以及为了能够给未来学佛的学人和一切众生,能够标示出出世之因,能够打开正法之眼,就伸出健康的紫金色手臂,给阿难摩顶安慰。

就在这个时候,十方世界佛陀刹土同时出现了六种震动,所有住持佛土的微尘数量一样的佛陀,都各自从自己头顶,放射出百宝之光,而这些光芒,同时从无数无量的佛土,来到了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的祗园,来给释迦牟尼佛灌顶。

所有在场的大众,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种异相,都十分惊讶于这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景象。同时,阿难和在场的大众们,都同时听到了十方三世一切佛陀,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对阿难说:“太好了!阿难!你今天想要明白你从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想要知道让你一直轮回生死的最根本结缚,我老实告诉你:根结就是你的六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别的什么东西了;今天你如果想要证得无上圆满菩提果位,获得寂静安乐解脱自在玄妙恒常的本性,也只有依靠六根,别无他物!”

也就是说:让众生飘转于轮回之中的根源,让众生能够证的解脱的根源,原来是同一个,都是众生自己的六根。

阿难听到十方如来这么异口同声地说法,心中还是没能明白,就上前合掌恭敬闻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说让我轮回受苦的,和令我寂静解脱的,都只是六根,不会是别的其他什么东西呢?”

佛对阿难说:“阿难,六根和六尘,都是同样的根源,结缚和解脱,也从来不是独立的两个,你的见闻觉知的识性,本来就是虚妄的,好像病眼所见虚空中的花色一样。阿难,因为虚妄六尘的存在,才让你产生了虚妄的识性;因为虚妄的六根的存在,才让你产生了种种相的认知。其实种种相,和你的知见,根本就没有实际存在的体性,犹如你将三根芦杆交叉依靠,就可以站立起来一样,三根芦杆互相作为因果为存,其实并不存在三根芦杆合一的真实存在。你的六根在接触虚妄的六尘时,妄立知见就是无明的根源;如果你的六根在接触虚妄的六尘时不立知见了,这就是涅槃、无漏、真正的清净。这其中怎么可以再容其它的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佛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这段内容,
 楼主|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7 1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菩萨报告佛说:“我常常想起往昔久远劫以前,有佛出现于世,佛号称作日月灯明。那个时候我就从日月灯明佛出家修行,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一直热衷于世间的名誉声望,并且好结交游走。那个时候,日月灯明佛传授给我通过修行唯心识定而进入三摩地正定的法门。从此之后,我就通过这个法门,承事了无数无量的佛陀,以前那个一直追求世间名誉声望之心,逐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在燃灯佛出现于世的时候,我才在燃灯佛前,成就了非常无上的‘妙圆识心三昧’,从而真正明白了近虚空一切佛土世界,不论什么清净污秽,全部都是我真心的虚妄变化而已。正因为我已经真正明白了如此的唯心识的真理,因此也就知道了一切诸佛都是从识性中出的根本秘密。现在我已经得到了佛的授记,成为了即将接任佛位的补处佛。如果佛要我选择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仔细地观察和思维十方一切世界全部都是识性幻化,逐渐识心圆满澄明,最后就可以真正地进入圆满真实的法性,远离并超越了一切的因缘依靠和妄念计执,得到无生法忍。这应当就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这也就是现在和尚居士每天早晚课诵时念诵的《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中的偈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同根同源的法门了吧?可是是否有人在早晚课诵过程中真正地好像弥勒菩萨这样“谛观”过了呢?我还没有闹懂呢!

弥勒菩萨推荐的是识大种谛观一切唯心的法门。

唯心,唯识,都讲的是心外无法、识外无境的道理。《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讲唯心,《唯识论》则就了别之义而讲唯识,其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就好像《大乘法苑义林》中说:“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或经义通因果,总言唯心。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

可是我们在学习唯识论或者唯心论的时候,还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万法为心造,那么这个心,这个识又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可能又会让我们陷入了一个人造的海市蜃楼当中去了。我的答案是:这个心、这个识,也只是方便假立的名词而已,也只是指着月亮的那个指头而已,并不是究竟的本来。那么,究竟的本来到底如何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第九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个时候,大势至菩萨连同一起的五十二个菩萨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来,顶礼佛陀之后,准备向佛报告自己的心得。

大势至菩萨,梵语摩诃那钵,和观音菩萨一起,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近侍大菩萨,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之左,主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之右,主大智慧。

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做大势至菩萨呢?按照《悲华经》中的说法,过去在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之前,还是一个人世间的转轮圣王的时候,大势至菩萨是他的第二王子,名字叫做尼摩。那个时候有佛出现于世,佛号称作宝藏如来,宝藏佛就给转轮圣王和王的第一太子授记,之后,第二王子也对宝藏佛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身口意业的清净福德,全部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愿意在遍出功德光明佛,刚刚成就佛果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请佛转动正法之轮之人,而且我也愿意在佛说法的过程中间,随其说法,修行广大的菩萨道,等到佛涅槃之后,佛陀正法灭绝之后,我也愿意次第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作佛的时侯,愿我所作的一切佛事,我的佛土世界所有种种庄严,以及我涅槃后,正法住世的情况等等,全部都和这个佛的情况,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这就是我的誓言。”宝藏佛听到第二太子如此宏大的誓言之后,就告诉第二王子说:“你今天真诚地发出如此的誓言,你将来的世界,你将来成佛的状况和涅槃后正法住世的状况等等,都会如你所愿地实现。你一定会在那个世界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的佛号就称作善住珍宝山王如来。也因为你通过如此大的誓愿而能成就如此大的世界,因此你的名字也就可以叫做得大势。”

  另外,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三途,就是刀途、血途、火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谓想大势至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菩萨。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毫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为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为大势至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十方佛国广长之相,皆于中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是名大势至观。”

关于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童子教》中说:“观音为师敬,宝冠戴弥陀,势至为亲孝,顶戴父母骨。”

根据上面种种经论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大势至菩萨,现在极乐世界,是观音菩萨之后的第二补处菩萨。同时我们也能够知道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历劫以来,不相违远。乃至最后的严净佛土,先后成佛,功德等也都是完全一样。而二位菩萨和他们所伴随着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是净土修法的资粮田。

大势至菩萨报告佛说:“我常常回忆起恒河沙数劫之前的往昔,有一佛出现于世,佛号称作无量光。由先后十二个佛一直驻世了一劫之久,最后一个佛的佛号称作超日月光。这个超日月光佛教授给我念佛三昧的法门。如果一个人专门记忆,一个人专门遗忘,那么这两个人,即使相互遇到了也和没有遇到性质是一样的。可是如果这两个人互相牵心挂念,时刻思念急迫深入,这样的两个人生生世世,就好像形影不离的关系一样。十方一切的佛陀,心中悲悯可怜一切的众生,就好像慈母时刻关心挂念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如果孩子逃离了母亲,忘记了母亲,那么就算佛一心在魂牵梦绕地牵挂着,却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也在牵心挂念着自己的母亲,就好像母亲时刻挂念着孩子那样,那么母子二人就算经过生生世世,相互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很远。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众生在心中能够一心地忆念着佛陀,念想着佛陀,那么这个众生,或者现在,或者未来,就一定可以亲自见到佛陀,能够出现在佛的身边。只要出现在了佛的身边,就算没有通过特别的方法修行,也能够心性大开。就好像薰香之人,身上自然就会带有芬芳的香气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也就叫做‘香光庄严’。因为我是从一开始,通过念佛的法门,从而让自心深入了无生法忍,因此现在也在这个世界通过念佛法门在引导度化众生。如果佛要我来选择圆通门径的话,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证悟,我认为不用其他任何的方法,只要能够收摄六根,一心念佛,逐渐就会进入三摩地正定,这就是最上的入手路径。”

大势至菩萨推荐的是都摄六根一心念佛的法门。

念佛法门,在《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中说:“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那么,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呢?从具体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所谓的念佛,就是忆念佛陀。怎么个忆念法呢?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佛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十大名号,佛有无上正等正觉涅槃的常乐我净四德,佛有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等等。在心中随时忆念着以上种种佛的不共之处,这也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忆念佛所说过的种种法义,尤其是究竟了义的真谛,那也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地忆念着佛的法身、体性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真谛,这还是念佛。

在心中时时刻刻地按照一定的传承要求,清晰观想佛菩萨祖师上师空行护法的资粮田,这还是念佛。

当然在我们大家的一般印象中,所谓的念佛,现在已经特指:从心而出、从口而念、从耳听闻的这种称念佛号或者咒语的修行方法了。

更甚至于,我们所说的念佛,基本上已经在汉传佛教中,特指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也就是净土法门最主要的修行方法了。

《往生要集》中说:“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观无量寿经》中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大乘起信论》中说:“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

也就是说,通过念佛法门这样的修行方法,最差的成就,都是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意愿的净土之中,从而在该净土,在佛前,尽快地成就无上菩提正果。

念佛法门,是一个三根普被的慈悲方便,大家一定要重视。

到此为止,第五卷的内容就结束了。

在第五卷中,一开始佛就又一次强调了“十方一切佛,一路涅槃门”的道理,也强调了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空、法空、无生法忍”的证空次第,并且用六结开解的演示,告诉了阿难修行要抓住重点一门深入的诀窍。

然后为了帮助阿难很好地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入门路径,就请在座的阿罗汉和菩萨法王子等人,有代表性地各自报告了自己最开始修行时候的入门过程,囊括了十八界和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还有大势至菩萨所推荐的“都摄六根净念念佛”的法门。

在这么多的二十四中圆通法门当中,大家应该也都留意到了,十八界其实还缺少一界的相关内容。对了!有关耳根圆通的法门在这一卷中并没有人报告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答案就是:因为耳根圆通法门至关重要,因此就放在第六卷的内容里面了!

那么就请大家拭目以待第六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4-27 02:30 , Processed in 0.0498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