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242|回复: 2

《楞严经的秘密》第八卷

[复制链接]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7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楞严经的秘密》第八卷

第一章
修行三阶段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飡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崄。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佛接着对阿难说:“阿难,在我刚才所讲述的那十二种类别的众生当中,每一个类别也都各自具有十二种颠倒,就好像用力按捏眼睛所能够看到的空中的纷乱的花色一样,这种种的颠倒,都完全遮蔽了本来玄妙圆满真实清净光明的真心,令所有众生都充满了种种虚妄混乱的念想。”

“阿难,你现在要发出真心去修行佛所教导的三摩地正定,对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这些真心上所出现的种种胡乱之想,需要通过三个阶段次第,才能够逐渐清除完全。就好像要从一个本来洁净的容器中,清除干净目前所黏着的毒蜜一样,要先除掉毒蜜,然后用热水、灰香等东西清洗之后,才能用来贮存甘露。”

“到底是哪三种阶段次第呢?第一阶段,修习,通过修习来清除有利于颠倒发生的助因;第二阶段,真修,通过坚持不懈地真心修行来剔除颠倒能够发生的根本;第三阶段,增进,通过继续增上的修行来纠正目前这些颠倒的表现。”

“什么是有利于颠倒发生的助因呢?阿难,就像上面我所提到的这十二种众生类别,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生存,而是要凭借四种饮食的方式来活命。那四种饮食方式呢?就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段食,也就是我们常用之食物。香味触为体,分分段段受用,用来滋养身心,段食。《俱舍论十》中说:“香味触三,一切皆为段食自体,可成段别而饮啖故,谓以口鼻分分受之。”其实也就是我们要一餐一餐地分开食用,每餐食用的时候,也都要一段段、一块块、一口口地食用的一般食物。

触食,《三藏法数》中说:“触即触对,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又第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长养诸根,亦名触食。”也就是说凡是能够通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让众生得到愉悦感受的事物,其实也可以说是我们众生的精神食粮,比如说:观看戏剧等的时候,终日不食,而不会感到饥渴。

思食,《三藏法数》中说:“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也就是说当众生在心中充满了某种向往的时候,也能够产生维持身命存活的作用,比如望梅止渴。

识食,《三藏法数》中说:“识以执持为相。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也就是说通过前三种食类,可以产生对第八识的支持维护的作用,而这个第八识则更能维持众生个体生命的存在。甚至在地狱中和无色界中,众生没有前三种食,仅仅靠识,就可以维持个体的存在。

“因此一切诸佛都说:一切的众生全部都要依赖于食物才能生存。阿难,当众生吃到甘甜滋养的食物的时候,自然可以维持生命的存活;而当众生吃到有毒的食物的时候,自然也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了。”

“因此说,如果一个众生希望能够证得三摩地正定的话,首先一定要戒除世间的五种辛菜,也就是洋葱、韭、蒜、细香葱、大葱等五种辛辣异味的蔬菜。因为这五种辛菜,能够增加人的欲念,能够增加人的嗔恨。在任何的国土中,只要是吃了这五辛之人,哪怕他能够自在宣说十二部经,那些十方三世的一切守护经典的天人神仙等全部都会因为这个众生的辛臭异味而离开得远远的;而那些贪图喜爱这种异味的饿鬼等,则会舔食这个众生的口唇,希望能够尝到五辛的滋味,而这个众生也就常常会和这些饿鬼呆在一起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众生所拥有的福气功德等,也都会慢慢衰减,最后就会任何的利益都没有了。”

“这个食用了五辛的众生,也会在修行三摩地正定的过程中,得不到十方世界菩萨天人神仙等善神的守护了;相反,那些大力魔王等就会趁着这个机会,变化称为佛的样子,前来和这个众生说法,对佛所制定的戒律进行诋毁和诽谤,并且欢喜赞叹贪欲淫行,赞叹嗔怒愚痴。甚至当这个众生在此生的寿命结束之后,还会自然沦落成为大力魔王的眷属,享受魔种的福报罪报;在魔眷属的寿命结束之后,就会堕落进入无间地狱,长久受苦,难有出期。”

“因此说阿难,任何一个打算要精修无上菩提的众生,都需要断除五辛。能够这样做了,就是进行了修习的第一个阶段次第。”

“什么是颠倒的根本正性呢?阿难,如果这些众生要想进入三摩地正定的修行的话,就要先严格保持戒律的清净,也就是说要坚决断除贪欲淫心,不能吃肉,不能饮酒,所有的食物都要用火加工成为干净的熟食之后才食用,不要生吃食物。阿难,如果作为一个修行人,没有断除贪欲淫心,没有断除杀生吃肉,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成就超出三界大成就,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时常谛观思维贪欲淫心,就好像毒蛇一样,就好像凶狠的怨敌盗贼一样,要先通过严格守持声闻乘的四弃、八弃等戒律,让自己的身体不会出现妄动;之后就要严格守持菩萨乘的清净律仪,让自己的心念不产生任何的执著。只要能够获得在戒律方面的成就,就能够在世间,永远断除不断相生相杀的因果业报,也就不会出现被偷盗和抢劫等大压力和负累的事情,也就不会在世间存在需要你偿还的种种宿债。”“如果真实地能够达到戒律清净的人,通过努力地修行三摩地正定,通过父母所生的肉身凡眼,都可以清楚地看见十方世界,还可以亲眼见到佛陀的金身,亲耳听到佛的说法,可以承接佛的法旨,可以得到种种的大神通,能够毫无障碍地遍游十方世界,一切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的情况,都可以清晰明白,并且不会在未来出现任何的艰难险阻。”

“阿难,能够这样做的修行者,就是第二阶段真修阶段次第。”

“什么是现业呢?阿难,如果能够真正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修行,严格守持清净戒律的人,心中就不会出现贪欲淫心的念想和动作,能够在种种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跟前,都不会产生太多的执著散逸之心;因为心不散逸,不外流,就自然会反观内在,就会回归本心。当不攀援在外尘上面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东西作用在六根之上,换一句话说,六根也就失去了迎合六尘的基本作用了,当六根全部都反观内流的时候,就会回归融合进本来的唯一真心之上,六根的六种作用就不会凸现出来,不会表现出来,十方国土世界也就会自然皎然清净,一切全部都可以被清晰明了地了知到,就好像在一个透明清澈的琉璃容器中有放入了一个光明的月轮一样,会更加地通透无碍。这个修行人的身心方面,全部都会非常清爽快然,会明白玄妙圆满平等的真性,获得大安稳,不会再出现胡乱的动摇不定,一切诸佛的秘密圆满清净玄妙的真心,都会自然显现在这个人的明觉当中,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获得了无生法忍。而且只要在逐渐地在修行上不断上进的话,就会越来越趋于彻底的证悟,会逐渐地获得了一一层阶的圣果地位。”

“这种过程,其实也就是第三增进的阶段次第。”

这个修行的三个阶段,其实也就是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另外一种描述方式。第一阶段,戒,戒除五辛,是持戒的基础,是获得金刚护法护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远离魔障的基础;之后才是杀、盗、淫、妄、酒五戒的严格守持;在这两个层次的守戒的基础之上,就会逐渐地进入了第二阶段,定,所谓的定,并不是你能够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而是说,你的六根,逐渐地不再追寻外在的六尘,而是要慢慢地回光返照,去寻找内在的自我和真心,逐渐地六根普通作用不再显现,而会自然地从自己的本来中产生毫无分别的觉了;而这种觉了性的逐渐显现和回归,就会表现出来第三阶段的本来的智慧了,这个智慧,不单单是记忆力、分析力等聪明才智方面的表现,更多地应当是对众生、世界本质虚妄性的深刻体悟,同时又能够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而不单单只表现在口头禅上面。


第二章
四十一心和四加行地(上)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能。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能名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挥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佛接着说:“阿难,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不断修行,这个善男子,这个修行人,就会灭除了欲念和贪爱,六根和外部六尘之境就不会像普通凡夫那样地相互作用了,自己现在的这个残存的五蕴色身,就不会在死后再次投生了。如果这个时候,执著在真心的清明上的话,就能够发挥纯粹的自在智慧的作用,而且这个智慧还会不断地趋于光明圆满,乃至十方世界都会变得光明,因为这个时候仅仅只有智慧,因此也就被称作‘干慧地’。”

“因为这个时候的欲念和习气,只是刚刚开始干涸,还没有和诸佛的法水相匹配,还需要诸佛法水的滋润。只要这个时候不断地引入诸佛了义的法水,不偏干慧,也不偏实执,而是坚持中道,进入这个时候的自心当中,那么这个时候的真心本性,就会更加圆满地铺展开来,就会更加完满彻底地展现出真心玄妙圆满的特性来。也就相当于重新认识了真心的玄妙一样,也就会对本来常驻的如来藏真心产生坚定的信心,一切的妄想全部都会灭除,不会有任何的残余。这个时候的中道,就会愈加地纯真,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信心住’。”

“当已经能够出现非常坚定的信心,并且清明觉了越来越圆通的时候,所谓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就根本障碍不了这个修行人了。而且这个修行人的过去未来无数无量劫当中的入胎受生和死亡脱身等情况,连同一切的习气等,全部都会清楚明白地展现在这个修行面前,全部都会被这个修行人清晰了知,全部都会被这个修行人忆念起来,并且永远都不会遗忘,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念心住’。”

“这个时候的玄妙圆满的真心就会愈加的纯真,而且本来真性也会发出清楚的作用,这个修行人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习气,也会和本来真精相互融通(其实是明其虚妄融归本来而已),而且还会在这个基础上更加通过这个真精来求取本来的清净,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精进心’。”

“这个时候就会展现出来心精,而且其表现形式纯粹就是智慧,此时也就可以称作‘慧心住’。”

“利用这个纯真的智慧,周遍了知一切澄明和寂静,并且恒常地安住在这个寂静玄妙之中,这就可以称作‘定心住’。”

“随着这种定的愈加深入,就会展现出光明,随着光明性的不断深入,就会勇往直前,毫无退转的可能,此时就可以称作‘不退心’。”“此心不断地继续前进,而且能够安然无恙地保持着,不出现任何的变化和退转,逐渐就会和十方一切诸佛气息交接涉入,此时就可以称作‘护法心’。”

“在不断地保持着这种觉了和光明的情况之下,逐渐就会通过妙力作用,作用到佛对自己的慈悲光明照耀之上,会向着佛光而安住不动,就好像两面相对放置的镜子当中的景象会互相映照一样,佛和自己的光明妙影会互相涉入和映照,此时就可以称作‘回向心’。”

“当这个修行人的心光经过秘密玄妙地回照佛光之后,就会得到佛光的映照,就会越来越恒常凝重,而会表现出来无上的清净,表现出来更加如意的任运安住,清净无为,并且这个证悟功德,将不会有丝毫的遗失,此时就可以称作‘戒心住’。”

“在得到了戒心住之后,就会逐渐地保持着清净的心戒,而能够毫无障碍和影响地畅游十方世界,能够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的地方,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愿心住’。”

“阿难,如果这个修行人,能够真正地发出上述这十种心,就能够展现出心精的作用,而且十种功用都会相互涉入影响,完全融合而成为一个真心,这就可以称作‘发心住’。”

“这个融会而成的真心,越来越光明洁净,就好像在清净透明的琉璃中,自然会清楚地看到内藏的精金一样,以前所表现出来的妙心,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台阶和地基,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治地住’。”

“真心和心地,相互涉入,相互明了觉知,从而就会变得统统光明觉了,能够随时足蹈十方而毫无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修行住’。”

“这个时候的这个修行人,一切的所作所为,所修所行,就会和佛一样,因为已经到了佛的气分一致的地步,就好像死后中阴阶段的众生,自然可以冥冥中自然来到有缘父母跟前一样,这个修行人自然就可以成为如来种,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生贵住’。”

“既然已经成为了佛种,已经结成了道胎,自然就会不断地受到佛陀觉性的滋养,就好像胎儿不断地发育肢节内脏五官等都逐渐会发育完全一样,这个时候的修行人,已经逐渐具足了佛相和方便,因此就可以称作‘方便具足住’。”

“当这个修行人的容貌已经好像佛陀一样的时候,其内在的真心也会和佛陀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正心住’。”

“身心日益的完满,日益的成长,也就可以称作‘不退住’。”

“终于会到达十身相好庄严全部具足的那一天,而这也就可以称作‘童真住’。”

“当道胎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就会出生出来,成为佛前的法王子,也就可以称作‘法王子住’。”

“为了表示法王子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佛子,堪受佛法教化众生,就好像国王为了传承国事给太子,而会在太子成年的时候赐予国土灌顶一样,这个时候的法王子位真实不虚,也可以被称作‘灌顶住’。”

上述的十心、十住,看起来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其实说的都是在一个修行人真正地进入了持戒、护身、反观、定心的时候,会逐渐经过的心态变化次第而已,而且这些变化次第,并不是截然明确的清晰分割的,只是为了帮助说明问题而提出的种种名词而已,就好像我们人身体的逐渐生长发育,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阶段分割,只是为了方便,我们区分成为胎儿、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是一样的道理。

同样,紧接着后面的十行、十一回向、四加行地等,也都是这样的道理。大家了解了解就可以了。

第三章
四十一心和四加行地(下)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着。名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佛接着说“阿难,这个修行人在成为了佛子之后,成为了法王子之后,就会具足无数无量的佛的圣妙功德,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会随顺不逆,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欢喜行’。”

“这个佛子也能够随缘利益一切世界中的一切众生,也就可以称作‘饶益行’。”

“这个时候的佛子,不但能够自己觉悟,还能够帮助别的众生觉悟,并且不会遇到任何的忤逆和抗拒,因此也就可以称作‘无嗔恨行’。”

“这个佛子的无数无量的应化身,会穷尽未来际而不会断绝,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会平等无碍,四方八隅上下十方都会通达无碍,也就可以称作‘无尽行’。”

“这个佛子能够融合一切不同,种种法门也都会毫无谬误、毫无差别地了知,也可以称作‘离痴乱行’。”

“这个佛子,还会在融会成一体的同中,明白显现种种细微差别,而一个个的细微差别中,也能展现出本质上的相同,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善现行’。”

“就这样,十方一切虚空中布满的一切细小微尘,每一个细小微尘中也都会显示出来十方世界,而微尘的出现和世界的出现,相互之间并不会产生任何的限制和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无着行’。”

[ 本帖最后由 lll513912 于 2009-1-17 21:54 编辑 ]
UID9767 帖子396 精华0 积分5775 阅读权限70 来自辽宁 注册时间2008-12-1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祈请大圆满龙钦宁提法主多智钦特巴仁波切和多智钦龙洋仁波切长久住世大共修,请大家积极参与!  

lll513912
金牌会员



帖子396 精华0 积分5775 威望54 德 金钱12150 ¥ 性别男 在线时间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1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7 21:44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佛子对于现前的一切种种,全部都能够明白其第一波罗蜜多(第一度、第一圆满到彼岸)的本质,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尊重行’。”

“就这样,这个佛子能够如此地圆融一切,能够成为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佛法的规范,也就可以称作‘善法行’。”

“所有一切的种种,全部都表现成为清净无漏的本性,全部都是唯一真实无为的本性,全部都是本性自然的任运显化,这也就可以称作‘真实行’。”

“阿难,这个修行人,这个佛子,在通过圆满无碍的神通成办了一切佛事之后,本来的清净真精已经非常纯洁真实了,已经远离了一切过患了。这个时候就应当在度化众生的同时,灭除‘我在度化众生’的这种执著之相,要从无为的心态,回归向无上涅槃的妙道,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救度一切众生但却远离了众生相的回向’。”

“应当坏灭一切需要坏灭的,应当远离一切需要远离的,这个时候就称作‘不坏回向’。”

“本来的觉性湛然澄明,已经等同于诸佛的觉性,这也就可以称作‘等一切佛回向’。”

“本来真性清明觉了,其地则如同一切佛地,这也就可以称作‘至一切处回向’。”

“一切十方世界、一切三世诸佛,都可以和真性相互涉入,但是却毫不滞碍,这也就可以称作是‘无尽功德藏回向’。”

“在完全等同于一切佛地之地中,还会各个自然地出生种种清净本因,而且还会在这个清净本因之上发挥功用,取得无上涅槃之道,这也就可以称作‘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等到最真实的根本已经成熟的时候,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全部都成为了我自己的本性,我自己的本性圆满成就的时候还是没有舍弃一切的众生,这也就可以称作‘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在任运一切法中,远离了一切的外相执著,但是连这个任运和原理都不执著,这也就可以称作‘如相回向’。”

“这个时候已经圆满真实的证得了一切功德,十方三世没有任何可以障碍这个修行人的,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无缚解脱回向’。”

“本来真性的一切功德圆满达成,一切法界的边际差别等全部都消失殆尽,这也就可以称作‘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这个修行人,这个善男子,这个佛子,在圆满清净了干慧心、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总共四十一心的阶段次第之后,还会成就四种玄妙圆满的加行。哪四种加行呢?”

“首先就是用佛陀的觉性当作自己的本心,好像出现又好像没有出现,就好像正在进行钻木取火,火星将出未出,旦觉暖热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暖地’。”但是这个暖,绝对不是一个修行人在打坐的过程中,身体(全身,或者足底)所产生的暖热的感觉,那只是身体气脉的变化而已,而这个暖地,明确指的是真实智慧将出未出的一种状态,并不是真实的觉受。

“这个时候,这个修行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原来自己的心,就是成佛的基础,而且这个时候好像有心又好像无心,就好像已经登临山顶的时候,周围全部都是无碍的虚空,但是还有脚下的一点儿坚硬障碍一样,因此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顶地’。”这个顶,也不是说打坐过程中气脉在头顶的种种觉受,还只是一种形象地比喻,用来说明执著将断未断的这种状态而已。

“这个修行人越来越明白自心和真佛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完全是一样的,但是也没有什么心、什么佛的执著,完全安住在中道,就好像非常善于容忍的人一样,并不是完全臣服,也不是完全外露,这也就可以称作‘忍地’。”这个忍,也不是说这个修行人可以容忍世间的任何美丑,可以容忍世间的任何毁誉,可以容忍世间的任何苦乐,那是属于忍辱的范畴,而这里的忍,实际上还是心地智慧层面的事情,不能混淆了。

“之后,这个修行人就会没有了任何数量方面的执著,无一无二无三,无迷无觉,安处中道,就连所谓的迷和觉这两种分别都不会存在了,这也就可以称作‘世第一地’。”这个世第一,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从薄地凡夫开始了解佛法,开始逐步进入修行的一个修行人,在见道方面所能够达到的极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世间普通凡夫中最为突出的最为接近佛陀真性的人了,从此尔后,就会真正地进入佛法修行的地步。

因此,在下面的内容中,就会释迦牟尼佛就会接着给阿难他们讲解菩萨十地的阶次了。

第四章
菩萨十地、等觉、妙觉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佛接着对阿难说:“阿难,这个善男子,这个修行人,在对于无上大菩提已经得到非常自在的融会贯通的时候,其觉性和一切诸佛完全相通,能够完全穷尽一切佛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欢喜地’。”

“一切的不同和差异,全部都融会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就连这个统一的一,都不会存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离垢地’。”

“在这个没有任何垢染非常洁净的情况下,会自然出生光明,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发光地’。”

“当光明达到极致的时候,觉性也就会达到最佳的圆满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作‘焰慧地’。”

“一切的所谓的同和所谓的异,都已经不能产生,不能障碍,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难胜地’。”

“这个时候的无为任运的真如之性,就会清净光明地赤裸裸地显露出来,也就可以称作‘现前地’。”

“这个时候的修行人,可以完全穷尽整个真如之性,也就可以称作‘远行地’。”

“这个时候一切皆无,唯有唯一真如之性,唯有本来真心,也就可以称作‘不动地’。”

“而且这个唯一真如之性的一切功用也全部都可以自然发显出来,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称作‘善慧地’。
阿难,这个时候的这些菩萨,从进入了善慧地之后,修行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之后就完全属于证,而不再是修了,因此这一地也就可以被称作‘修习位’。”


这个菩萨的大慈大悲,就会像浓云一样地完全遮覆在涅槃大海之上,这也就可以被称作‘法云地’。”

“一切诸佛,都是要从本来唯一真性的涅槃海中逆流而出,才能发挥救度众生的作用;而像这样修行的菩萨,则是顺着修行之道,逐渐到达诸佛觉性之海,得以完全等同于一切诸佛的智慧和功德,也就可被称作‘等觉’。”

对于菩萨十地和等觉、妙觉等阶段的分法和描述,在藏传佛教的《明觉自生续》中有着略微不同的内容:“所谓的‘地’,并不是真正有这么一个地方或者台阶,而是对于一个已经见到真谛的人来说,会圆满这些‘地’的意思。对于一个接受了指示的人来说,当他最初见到真谛的时候,会生起欢喜之心,因此就称之为初地欢喜地;当了知了那个就是自己的显现的本来面目的时候,就称之为二地无垢地;然后再得到串习,也就是到了三地光明地了;继续串习,见到了光的显现,就是到了第四地放光地了;之后见到了智慧的显现,并且得到串习,一切的烦恼得到了清净,从而见到了智慧,这就是到了五地难净地;然后现前在光明中生起解脱身,就是到了六地现前地;之后继续串习,达到彻底,烦恼已经彻底没有了,这就是第七地远行地;之后则在此境界中毫不动摇,就是八地不动地;之后则功德圆满,则为到达了九地善慧地;之后则了知一切智慧的显现就是自己的自心,而得以生起无量的显现,就好像见到了一切法的云彩一样,已经得到串习,这就是到了十地法云地了;这也就是见到真谛的人在没有放下之前最深刻的所见了。当这个人放下之后,就会断除了一切的迷乱显现,而得以生起一团一团的显现,这就是到了十一地遍光地了;之后对此显现不生执著心,内外一切法都不会造成染污,这就是到了十二地无贪莲花地了;之后从自己的心中,放射出智慧的光索冲上空中,光团变成**的样子,这就是到了十三地字轮大资粮地了;之后安住在智慧的显现上,就是十四地大三昧地了;之后就一定可以到达任运地,也就是十五地金刚持地了;之后在本净地上,智慧任运显现,再也没有更高的层次,这也就是十六地智慧上师地了。”

“阿难,从一开始的干慧心,一直到现在的等觉,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开始获得了金刚一样的真心中最初的干慧地。经过前面种种层次的或单(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等觉、妙觉七者属单)或复(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属复)的十二个不同次第,才能够真正地达到了妙觉,才算得上是成就了无上道。”

“这些种种的地道阶段次第,其实都是通过金刚藏心,谛观十种如幻的深奥比喻而得来的。”

在《大日经》中有对十喻的解说:“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三、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也。四、影,镜中之影像也。五、干达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上现宫殿之相者也。六、响,深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声也。七、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也。八、浮浪,水上所现之泡沫也。九、虚空花,眼膜于空中所见之种种花也。十、旋火轮,人以火炉旋转空中则生轮像是也。”

“通过这十种的比喻,就可以在奢摩他(止)的修行过程中,用一切诸佛的毗婆舍那(观),才能够不断地修正修行的过程,才能够在清净正确的道路上步步深入、层层上升。”

“阿难,上述所有的一切阶段,一切次第,其实也都是前面我所讲过的三种修行阶段的更加详细的分析而已,并不是另外建立出来的,而且只要能够按照这样的过程一天天地进步,就可以逐步步入并完善这五十五个阶次的真正可以得到无上菩提的正道。”

佛说到这里,在一次强调说:“能够如此进行观修,才算得上是正观,而其他任何的观修方法,都只能算得上是邪观,是不正确的修行方法。”

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大法王子,从众人中站起身来,恭敬顶礼佛陀之后,对佛说:“今天佛所说的这个经,应当叫做什么名字呢?我以及在座不在座的所有众生,又应当如何奉行和护持这部经呢?”

为什么文殊菩萨会这么问佛呢?

因为从这个楞严法会议开始,一直进展到目前,佛已经数次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最为了义清净的秘密见地,就连楞严神咒和修行法门、次第都已经全盘托出了,可是作为当机者的阿难,每次都会在佛开示了了义内容之后,都会把话题引到别的地方去,都会要佛解释一些名词术语,这样就完全降低了这个楞严法会应有的成效的取得,特别是对阿难本人而言。

因此,文殊菩萨看到释迦牟尼佛已经把从一个凡夫直到获得妙觉的内容都已经开始完毕了,就立刻站起身来,请佛给这个法会命名,一般在佛命名完所讲的法之后,这个法会就会结束,与会的听众都会回去重新反复思维自己所听到的法义,也许会有不少人会因此而悟入佛之知见也不一定呢!继续让阿难把问题提下去的话,大家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被扯得越远,等到法会结束的时候,可能都已经把最关键的内容给忘记了呢!赶快结束吧!

我想着就是文殊菩萨这个时候赶紧站起身来的意思。

佛对文殊菩萨的问题回答说:“这部经,可以叫做大佛顶白伞盖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经,也可以叫做救护亲属度脱阿难以及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经,也可以叫做如来秘密本因修行了义经,也可以叫做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经,也可以叫做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你们应当如此信受奉行。”

阿难还会提问题吗?

第五章
众生内分、外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说是语已。实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意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瑠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唯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邻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在佛给这部经命名之后,阿难以及在场的有学大众,因为都已经得到了释迦牟尼佛亲自开示的诸佛秘密心印,开示了楞严神咒的奥义,并且也听到了这部经的不同名字,也就明白了究竟如何修行禅定的方法和阶段次第,在法理上面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心中也断除了更多的疑虑,断除了三界修心中的六品微细烦恼。

这些微细烦恼,也称作思惑,修惑,即思想上修行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之五烦恼是。思惑的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共便是八十一品。

这里也就是说阿难在前面的时候,已经初步证悟了初果,到这里为止,已经断除了欲界五趣一地共六品的微细烦恼,已经证悟了二果,虽然还没有到达四果阿罗汉无学地步,但是已经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稍嫌有限。

阿难这个时候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来,在恭敬顶礼佛陀之后,双手合掌当胸,对佛说:“大雄大力大威大德的佛啊,你的慈悲的法音毫无障碍地方便善巧地揭开了众生心中最微细的烦恼和困惑,令我等今天一再地感受到身心快然舒爽,得到了难以言喻的大利益。”

阿难马上就又要提问题了,他说:“可是,佛啊,如同你一再所开示的,如此玄妙澄明真实清净的真心,本来就是遍布的,本来就是圆满的,本来就是无碍的,就连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蠕动含灵,甚至所谓的本原真如等,全部都只是如来藏的本体,都只是佛的如如性的真体。既然他们全部都是真实的佛体,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六道众生呢?”

“佛啊,这些所有的六道众生,是他们本来自己就存在的呢?还是因为众生的虚妄习气而后来出现的?”

“佛啊,就好像那个宝莲香比丘尼,她已经受持了菩萨戒律,但是她却偷偷地行了淫欲之事,而且还宣称淫欲之行,既不是杀,也不是偷,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因果报应。可是当她刚刚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从她的女根,突然生出了非常猛烈的大火,这个大火将她的身体肢节逐渐地焚烧成灰,生生地就堕落进了无间地狱。”

“还有那个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琉璃大王因为屠杀了释迦种族,善星则因为乱说一切法空,而生生地堕落入了阿鼻地狱。”

琉璃王是本经中波斯匿王的太子,根据《琉璃王经》中的记载,他因为生而带有琉璃,因此也被称作琉璃太子。曾因误坐贵族种姓长老们给佛新修造的法座,而被贵族种姓长老们严厉斥骂,怀恨在心。后来在波斯匿王以及王后听佛讲法的时候,杀害了一众的随从,逼迫波斯匿王以及王后飘零在外而死,自己则登坐称王。挟恨三次率军攻打释迦种姓,都因为释迦牟尼佛迎面坐在途中而作罢。第四次因为没有释迦牟尼佛的阻挠,而得以经过一场恶战之后,灭了释迦种族,就连大神通的目犍连都未能救度任何人出来。战后七日,在佛的预言和他的大臣占星预测“他要死于大火之中”的作用下,琉璃王驾船逃往大海,意图逃避大火,可是在大海中自然出现了熊熊大火,生生烧死了琉璃王。

善星比丘,根据《涅槃经》中的记载,是佛为出家前的太子,在随佛出家之后,也曾努力学习佛法,熟读十二部经,并且深入思维和修行,以至于进入了四禅,可是后来却因为读经不求甚解,并且亲近了恶知识,导致四禅退失。虽然佛也曾作此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方式给善星开示过真实了义的法义,但是善星都没有听进去,都一直认为没有佛,没有法,没有涅槃。最后在佛和迦叶前去探望在河边的善星的时候,善星一见到佛,就产生了恶见,因为这种强烈的恶见,而生生地堕落进了地狱。

宝莲香比丘尼因为淫而生陷地狱,琉璃王因为嗔而生陷地狱,善星比丘则因为痴而生陷地狱。

“佛啊,这些地狱,到底是有一个固定的地点呢?还是自然显现出来的,根据每一个众生的业力而单独显现出来的呢?请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开示开示,让我们能够更加的明白,也能够令一切领受了戒律的持戒的众生,能够对戒律非常欢喜非常主动地严格守持,不会出现任何的违犯。”

我们的阿难,又一次通过自己的问题,把了义内容直接拉到了不了义的层面,只是佛对于阿难的问题,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非常稳固的承受能力,并且还能够对阿难的这种好学善问的精神当场给与了鼓励。

佛说:“阿难,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可以让一切的众生不会产生邪见。你好好地专心听着,我马上就会给你讲解这个问题。”

“阿难,一切众生,从其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真实清净的,只不过是因为众生自己虚伪能够错乱的产生了不正确的习气而已。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内分和外分的差别。”

“阿难,什么是内分呢?也就是众生分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比如说一切众生,都会因为相爱贪欲的染污,而引发错误混乱的情欲,当情欲炽盛难以休止的时候,就会产生爱欲之水。因此阿难你就可以看到,当众生在心中回忆美味佳肴的时候,就会自然流出口水;当众生在心中回忆起他人,也会因为爱怜或者嗔恨等原因而在眼中充满了泪水;而当众生在心中产生对金银财宝的贪爱之想的时候,好像这个爱水充满了全身一样,整个人都会容光焕发;当众生在心中念想着男女欢爱之事的时候,自然也就会从自身的或男根或女根中流出液体。阿难,虽然种种爱欲之心表现出来是有差别,但是因为这些爱欲,能够产生汁液结使的情况,却是如出一辙,根本一样的。就这样,众生就会因为爱液的潮湿沉重的性质,而不会轻身飞升,自然就会逐渐堕落了。这就是所谓的众生内分。”

“阿难,什么是外分呢?也就是众生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众生所不同的情形,众生因为种种的渴望,而在心中产生了虚妄的念想,而这种念想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之下,就会产生上升之气。因此你就可以看到,只要众生在心中能够认可并且专心严格的守持戒律,就会感觉到全身都清爽轻快;当众生在一心念诵佛菩萨或者本尊的心咒并且作出手印的时候,就连顾盼之间,也都会显露出大雄佛陀一般的雄霸之状;当众生一心希望能够转生在天界的时候,自然就会在梦中出现飞身腾空的景象;当众生在心中常常保持着佛陀佛土的观想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冥冥之中在众生的感知范围内出现佛国胜境的景象;就连众生在虔诚侍奉上师善知识的时候,也会对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比以前更加淡了。阿难,虽然种种的念想差别各异,但是却能够产生出来同样的轻举的作用,能够逐渐地飞升上界,而不会沉堕下界,自然就会超越了种种痛苦。这也就是所谓的众生外分。”

第六章
情想飞堕地狱十因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楼主|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7 12: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云何十因。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磨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凌故有咤咤波波啰啰。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三者慢习交凌。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槍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銼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挍。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犲狼。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誷诬誷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打-丁+勉]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返。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藉。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入毒壑。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冲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十者讼习交喧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覆于巨海。

“阿难,一切世间的生死相续轮转不停,全部都是两种规律:顺着种种习气而生,逆着种种变化而死。在一个众生临近死亡命终的时候,在暖触还没有消失之前,整个一生的善恶情况全部都会在刹那间显现出来,一幕幕地快速闪现,死逆、生顺也就这这个刹那间会遇,也就在这个刹那间对于习气和变化的作用力显现出来了。”

“当这个众生在整个一生中全部都是累积了纯粹的念想的时候,在他完全死亡之后,就必然会飞升到天界;”

“如果这个众生飞升的时候,心中还能够保持一生以来的福德、智慧和清净愿力的话,也就会自然心开意解,得以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本来面目,能够随着自己既往的愿力,遂愿往生到任何一个清净的佛土;”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所累积的念想比重大,情欲比重少的话,虽然也可以在死后飞升,但是并不能无限制的无限飞升,而是会成为飞天仙人,或者大力鬼王,或者飞行夜叉,或者地行罗刹,能够自在畅游四方,毫无障碍;”

“其中的部分众生,如果保持着一生以来的善愿的话,就会在心中生起要护持佛法的念头,随即就会去护持禁戒,或者追随着持佛禁戒之人,或者护持神咒,或者追随着持神咒之人,或者护持禅定,或者保护着修行人证得法忍,而具有这种善愿行为的人,也都会亲随佛陀的左右而听法;”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所累积的念想和情欲的比重相等的话,既不会飞升天界,也不会堕落下界,而是会继续转生在人间,如果念想更加澄明一点的话,就会很聪明,如果情欲更加幽深一点的话,就会比较迟钝;”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所累积的情欲比重大,念想比重少的话,就会进入旁生道中,重的话,就会转生成为披毛的畜类,轻的话,就会转生成为带羽的禽类;”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所累积的情欲占了七分,而念想占了三分的话,就会沉入水轮之下,火轮之上,遭受火气的焚烧和伤害,而自身则成为了饿鬼,常常处于猛火焚烧之中,就连水也能够变成火来伤害自己。因此也就无法得到任何的饮食,如此会受苦长达百千劫;”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累积了九分的情欲,而只有一分的念想的话,就会更加下沉,穿过了火轮,进入了风轮和火轮互相交汇的中间地带,轻的话会生在有间地狱(苦难时有间歇的地狱)当中,重的话就会生在两种无间地狱(受苦没有间断的地狱)当中;”

“如果这个众生在整个的一生中,纯粹累积的都是情欲的话,当时就会沉入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在地狱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惨而没有间歇);”

“如果这个众生在沉沦的同时,还会在心中毁谤大乘佛法,毁犯佛的禁戒,妄说大妄语法,或者在生的时候通过虚诳的说法,贪图信众的供养财物,或者犯了五逆十重大罪之人,还会在十方阿鼻地狱中辗转转生,永无出期。”

“虽说众生所遭受的种种转生果报都是根据各自的善恶因而感召的,但是因为众生在一起的时候,都会产生同分因,自然也就会产生同分果报,因此也就会显得好像六道都有自己的具体场所一样的了。”

“阿难,所有这些地狱的果报,都是众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业力而感召来的,因为这个众生过去造作了十种习气之因,因此也就会有六种交互的果报。是哪十种恶因呢?”

“一,淫欲习气作用下,会产生男女根的交接,并且会互相研磨,活动不休。因此经过不断的研磨之后,在果报中也就会显现出来猛烈燃烧的大火光,就好像人们用双手互相摩擦,就会感觉到暖热一样的道理,因此也会在地狱中出现所谓的铁床铜柱之类的显现。因此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语言描述淫欲行为、眼睛观察淫欲行为、亲身行淫等一样地称作‘欲火’,而一切菩萨对于淫欲,就好像见到了火坑一样地会急忙地躲避远离。”

“二,贪欲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和种种事物、其他众生之间的相互吸引,而这种毫不休止的吸引,就会累积出来积年寒冰,而众生会发现自己就在那个寒冰当中饱受着冰冻之苦。就好像人们用口猛然吸入空气就会感觉到冰凉一样的道理,众生也就会在地狱中感受到寒冷程度不等的咤咤、波波、啰啰、青莲、白莲、红莲寒冰地狱等景象。因此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语言描述多求不满、用眼睛观察多求不满、亲身多求不满等一样地称作‘贪水’,而一切菩萨对于贪心,就好像见到了毒瘴海一样地会急忙躲避远离。”

“三,傲慢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相互之间的相对峙,而这种对峙,因为各自都非常傲慢,因此也就不会有任何的缓冲,一直都会腾腾燃耗不停息。因此也就会出现奔腾不息的大海波浪。就好像人用舌头在自己口腔中不断地搅动,赤龙搅海,自然就会在口腔中出现很多口水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也就会在地狱中产生了血河、灰河、热沙河、毒海、铜汁铁水灌口等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语言描述傲慢、用眼睛观察傲慢、亲身表现傲慢等一样地称作‘吞痴水’,而一切菩萨对于傲慢,就好像见到了巨大的能够吞噬一切的浪涛一样地会急忙躲避远离。”

“四,嗔恨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相互之间的不满和争斗,而这种不满和争斗,也不会有任何停歇的机会,因此也就会在地狱中出现刀山、铁镢、剑树、剑轮、斧钺、枪锯等物品,并且这些物品,都会在地狱众生的嗔恨怨气的作用下到处飞动产生伤害作用,因此也就会有打击、切割、斩剁、戳刺等种种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语言描述嗔恨、用眼睛观看嗔恨、亲身表现出嗔恨等一样地都称作‘名利刀剑’,而一切菩萨对于嗔恨,就好像见到了杀戮一样地急忙躲避远离。”

“五,狡诈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相互之间的挑动欺瞒,众生就不能相互安住在一起,因此也就会出现绳木配合的绞扎等事情,即好像水灌溉到了田地当中,自然就会有草木生长出来一样的道理,在地狱中就会出现枷杻、鞭打、杖击、棒梃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语言描述狡诈、用眼睛观看狡诈、亲身表现出狡诈等一样地都称作‘馋贼’,而一切菩萨对于狡诈之事就好像豺狼一样地急忙躲避远离。”

“六,虚诳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相互之间的隐瞒诬告,造作奸佞,难以调和,因此也就会出现尘土、屎尿等种种污秽不堪的不洁净的事情,就好像尘土会随着风四处飘荡一样,自然也就会在地狱中出现陷落、沉没、淹溺、飞堕、飘荡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语言描述虚诳欺瞒,用眼睛观察虚诳欺瞒,和亲自作出虚诳欺瞒之事等都一样地称作‘劫杀’,而一切菩萨对于虚诳欺瞒等就好像踩到了毒蛇一样地急忙躲避远离。”

“七,怨恨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众生相互之间的内心怀恨,难以调和,因此也就会出现飞沙走石、关押、围栏、装瓮、蒙袋等事情,就好像阴毒之人在内心怀恨的作用下,随时背地里进行陷害一样,自然也就会在地狱中出现投掷、擒拿、射击、捶打等景象出现。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言语描述怨恨,用眼睛观察怨恨,亲身怀有怨恨并且实施于行动,一样地称作‘违害鬼’,一切菩萨对于心怀怨恨等就好像看见了毒酒一样地急忙躲避逃离。”

“八,邪见习气作用下,就会产生萨迦耶见、戒禁取见等错误的见解,以为这些见解就是正确的,因此就会造作种种恶因,还会互相论辩以便确认自己的见解的正确性,因此也就会出现王公官员、证明材料等,好像来过的行人一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就会在地狱中出现勘查、讯问、考核、推理、名茶、暗访、善恶童子等拿着种种记录文件说着种种言词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言语描述邪恶之见,用眼睛观察邪恶之见,以及亲身具有邪恶之见,一样地称作‘见坑’,一切诸菩萨,也都把虚妄不真的种种邪见执著好像毒壑一样急忙躲避脱离。”

所谓的邪见,也称恶见,有五种,按照《涅槃经》中所说,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三、邪见,谓邪心取理,颠倒妄见,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阐提行,是名邪见。四、戒取见,谓于非戒之中,谬以为戒,强执胜妙,希取进行,是名戒取见。五、见取,谓于非真妙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着,妄计所得为胜,是名见取。

“九,枉屈习气作用下,就会出现诬陷毁谤冤屈别人之事,因此也就会出现山山相挟、石石相磨的事情,就好像那些馋恶之人强逼别人枉屈别人一样,在地狱之中就会出现强押、捺捶、强逼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言语描述枉屈,用眼睛观察枉屈,亲自作出枉屈之事一样地称作‘馋虎’,一切诸菩萨也把枉屈强迫之事当成霹雳一样急忙躲避远离。”

“十,诉讼习气作用下,就会出现或隐藏或发露的喧闹争吵,因此就会出现用来鉴别照明的灯烛,就好像在阳光下不会隐藏影像一样,在地狱中机会出现往生恶友作证、业镜显影、火珠披露、业力显露等景象。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用言语描述诉讼,用眼睛观察诉讼,亲身涉及诉讼等一样地称作‘阴贼’,一切诸菩萨,也把诉讼当成好像头顶高山脚踏大海一样地急忙躲避逃离。”

以上的内容中,佛已经非常明确地讲述出来了地狱种种景象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淫欲、贪欲、傲慢、嗔恨、狡诈、虚诳、怨恨、邪见、枉屈、诉讼等种种作为,只要在生的时候中出现了上述十种的习气作为,就会自然感应到地狱的种种景象。而对于这十种地狱根本因,诸佛给起的名字,全部都是非常具有警示作用的名词,比如说火坑、瘴海、浪涛、刀剑、馋贼、劫杀、违害鬼、见坑、馋虎、阴贼,而一切以证悟究竟解脱为己任的菩萨,则会远远地就逃离了这十种非常危险的地狱根本因。

第七章
情想飞堕地狱六报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燋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瞽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屎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啖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炎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燋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枪矟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拷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再者,什么是地狱六报呢?”

“阿难,一切的众生,都是通过六识在不断地造作种种恶,而这些业所感召的恶报,则会通过六根而表现出来。具体是什么样的恶报?这些恶报又是从六根中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一,见报招引恶果,也就是眼识所招致的种种恶业,就会在这个众生临近命终的时候,首先会看到熊熊烈火遍布了整个的十方世界,而自己的神识则会飞身堕入这些烟火之中,从而到达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中,会有两种所见:明见和暗见。”

“所谓的明见,就是在无间地狱中,能够清楚地看到种种凶恶的生物,心中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怖畏之心。”

“所谓的暗见,就是在无间地狱中,一点儿景象都看不见,在幽暗无比之中,心中会产生无量的恐惧。”

“通过这种见火,把这个众生的听能(耳根),焚烧成为热锅里滚烫的铜汁;把这个众生的息能(鼻根),焚烧成为紫色的火焰和黑色的浓烟;把这个众生的味能(舌根),焚烧成为滚烫的铁丸和铁水;把这个众生的触能(身根),焚烧成为炽热的灰烬和炉中的炭火;把这个众生的心能(意根),焚烧成为四溅的火星充满了整个的虚空。”

“二,闻报招引恶果,也就是耳识所招致的种种恶业,就会在这个众生临近命终的时候,首先会看到滚滚的波涛遍布了整个的十方世界,而自己的神识则会飞身堕入这个激流之中,从而到达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中,会有两种所听:开听和闭听。”

“所谓的开听,就是在无间地狱中,能够清楚地听到种种吵吵嚷嚷的声音,令自己的精神烦恼不堪。”

“所谓的闭听,就是在无间地狱中,什么声响都听不到,好像连自己的魂魄都全部消失了一样。”

“通过这种听闻之波,作用到耳根,就会听到种种责问、诘难的声音;作用到眼根,就会看到打雷、风吼、毒气等;作用到鼻根,就会表现成为大雨和浓雾,同时挥洒下种种毒虫充满自己的身体;作用到舌根,就会成为脓血、杂秽等种种表现;作用到身根,就会成为畜生、鬼怪、大小二便;作用到意根,就会表现为闪电、冰雹等镇人心魄。”

“三,嗅报招引恶果,也就是在鼻识所造作的恶业的作用下,这个众生在临近命终的时候,首先会看到有毒之气充满了一切的所在,而自己的神识则会从地面涌出,从而进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中,也会出现两种情况:通闻和塞闻。”

“所谓的通闻,就是被这些有毒之气熏倒在地,心中非常烦恼;所谓的塞闻,就是完全被封闭了气息,而闷绝到地。”

“在这种能够嗅到的毒气中,当冲击到鼻根的时候,就能够表现成为堂上受审、受刑;当冲击到眼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火焰火炬;当冲击到耳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汪洋滚汤;当冲击到舌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臭鱼烂味;当冲击到身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破损烂糜,身体成为一堆肉山,上面有百千只眼,无数的口而在咂食自身;当冲击到意根的时候,就表现成为灰烬、瘴气,表现成为飞砂撞击身体成为碎末。”

“四,味报招引恶果,也就是在舌识所招致的恶业作用下,在这个众生临近命终的时候,会先看见铁网猛火非常炽热覆盖了整个十方世界,而自己的神识则穿过铁网中的空隙,倒悬在铁网之上,从而自己就进入了无间地狱。而在地狱中会出现两种景象:吸气和吐气。”

“所谓的吸气,就会结成冰冷的寒冰,令自己的全身都冻裂;
所谓的吐气,就是出现飞空的猛火,而后就被焚烧直至骨髓都化为灰烬。”

“在这种滋味的作用下,作用在舌根,就会表现成为受罪刀刮之刑;作用在眼根,就会表现成为金石都可以燃烧的猛火;作用在耳根,就会表现成为锋利刀刃;作用在鼻根,就会表现成为大铁笼,覆盖了整个的世界;作用在身根,就会表现成为弓箭强弩;作用在意根,就会表现成为从空中飞天而下的铁雨。”

“五,触报招引恶果,也就是说在身识所招致的恶业的作用下,这个众生在临近命终的时候,首先会看到从四面拥挤过来的大山最终会碰撞到一起,而自己绝无逃离的机会,然后自己的神识就会看到一个大铁城,自己会被火蛇、火狗、虎狼狮子,以及牛头狱卒、马面罗刹等,拿着枪矛等种种兵器,驱赶着进入大铁城当中,从而进入了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中,会有两种景象:合触和离触。”

“所谓的合触,就是两山相合,挤压自己的身体成为崩溃的碎骨烂肉;所谓的离触,就是被那些刀剑等施加到自己的身体上,自己被砍剁成为碎块。”

“在这种身根触觉的作用下,作用到身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出现在道路上、大厅中、几案上;作用到眼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被烧烤、被烹煮;作用在耳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被撞击被割刮被抛射;作用到鼻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被装袋、被捆绑、被收押;作用能够到舌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被耕、被犁、被斩、被切;作用到意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自己被抛飞、被扔下、被煎、被烤。”

“六,思报招引恶果,也就是在意识根的恶业作用下,这个众生在临近命终的时候,首先会看到狂猛的大风,会吹坏整个的世界,而自己的神识则会被风刮上天空,然后翻翻滚滚地落下来,从而堕入无间地狱,而在无间地狱之中,也会出现两种景象:不觉和不迷。”

“所谓的不觉,就是这个众生什么都不知道,非常慌乱地四处奔走不息;所谓的不迷,就是这个众生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无间地狱,知道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因而更加痛苦煎熬难忍难受。”
“在这种意识根的恶业的作用下,作用到意识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种种不同的地方场所;作用到眼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能够参照和作证的种种事物;作用到耳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相互积压的大石头,冰块、寒霜、尘土、浓雾;作用到鼻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燃烧着的车船或栏杆;作用到舌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大声的喊叫和悔恨的哭泣;作用到身根的时候,就会表现成为大小不定的变化,而且会在一天的时间里无数次的死亡,有无数次的活转,或者仰面朝天,或者俯身向地。”

“阿难,上面所讲述的就是所谓的地狱十因六果。所有的这一切,全部都是众生自己的错误迷乱而虚妄早作出来的。”

“如果众生造作了非常难堪的所有类别的恶业的时候,自然会通过恶业的感召而进入阿鼻地狱,在无量劫的时间里遭受无量的痛苦。”

“如果这个众生通过六根分别造作的恶业,同时兼顾了根门和尘境,那么这个众生就会自然感召进入八无间地狱。”

“如果这个众生通过身口意,造作了杀盗淫恶业,那么它就会自然感召进入十八地狱。”

“如果这个众生并没有同时造作杀盗淫三业,而是犯了其中的两条,那这个人就会自然感召进入三十六地狱。”

“如果这个众生仅仅只是造作了杀盗淫当中的其中一条,那么就会自然感召进入一百零八地狱。”

“阿难,由此就可以知道,因为众生各自造作恶业的实际情况的差异,在这个世界当中,就会根据恶业的程度吻合,而感召到同样的地方和场所。因此如此,这个地狱的本质仍然是虚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

在这个地狱六报的内容当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所有的地狱景象,全部都是众生自己的恶因,自然感召出来的恶果,通过自己的六根感知而表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地狱,根据苦难程度的不同,从轻到重,有百八地狱、三十六地狱、十八地狱、八无间地狱、阿鼻地狱,各个地狱中的众生形象、地狱场景、痛苦类型、苦难程度、历时长短等全部都有差异,具体情况,请参见《起世经地狱品》。

现在,我们首先考虑一下:如果这个众生,身处在地狱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六根,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见闻觉知,这种不是神通的大神通,实在是不敢想象。如果能够有那么一个刹那,突然回忆起《楞严经》中的核心法义,回忆起耳根圆通法门,回忆起楞严神咒,或者回忆起所有者一切全部都只是本来真性的虚妄幻相,那么这个地狱当下就会无影无踪,当下就会自然回归到原始本来法界。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在地狱六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一个识的恶因,表现出来的影响力,作用到六根的时候,六根竟然并没有遵循自己一贯地各自为政的根门作用,而是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出来了其他不同根门的作用,竟然六根互用了(详见每一个作用描述)!

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六根互用,因为地狱众生的身体,并不是肉体凡胎,而是所谓神识的幻变而已,属于梦中梦,幻中幻,因此这个六根也就不能说是普通的六根了,这个六根其实也只是甚至幻变出来的而已,因此六根作用的互相串联,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

反过来说,这也恰恰说明了,包括时时刻刻都处于无尽的痛苦当中的地狱众生在内,不论哪一个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是有可能在机缘成熟的情况下,开悟成就的。只不过在苦乐兼具的人道当中,机缘更加容易快速成熟而已。关键就是:是否能够当下承认“一切唯心造”的根本法义。

第八章
鬼道、畜生道的来源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虫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于循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瑠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妄虚想凝结。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在对阿难他们开示完了地狱的情形和本质之后,佛紧接着就开始了对恶鬼道众生的解释。佛说:“阿难,这些地狱中的众生,如果是属于违反了戒律、犯了菩萨戒、毁谤涅槃了义等至为严重的罪业,会永久地处于地狱中受苦之外,因为其他种类罪业而进入地狱中的众生,则会在非常长久的时间里在地狱猛火的焚烧下痛苦还罪之后,当自己的罪业受完了之后,就会离开地狱,而转生成为鬼道众生。”

“如果一个众生的下地狱的本因,属于贪图财物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贪物习气作用下,附着在其他的物体之上而形成精怪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贪图美色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淫欲习气作用下,附着在风上,而形成旱魃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痴惑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愚痴习气作用下,附着在畜生形象上而形成魅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嗔恨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嗔恨习气作用下,附着在虫子上面而形成蛊毒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怀恨忆念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怀恨习气作用下,附着在衰败之气上而形成疬疫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傲慢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傲慢习气的作用下,附着在气味之上而形成饿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迷惘诬造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在迷惘诬造习气的作用下,附着在幽冥之上而形成梦魇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自作聪明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附着在精灵之上而形成魍魉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贪图别人成果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附着在光明之上而形成役使鬼;如果地狱本因属于朋党作恶的话,就会在地狱苦难结束之后,附着在人身上而形成传送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福报金刚 发表于 2009-1-27 1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所有上述的鬼类,都是因为这个众生只有情欲,没有念想,堕落入地狱被业火焚烧完罪业之后,才会从地狱中出来,才会转生成为鬼类。所有这些过程,全部都是因为自己种种妄想恶业所自然感召的果报。如果能够明白这个根本的性质的话,自然就会回归本来情景的圆满的真性,自然就不存在什么鬼道了。”

“再者阿难,当这些鬼类众生在鬼道中销完自己的业报之后,纯情之报彻底完结,而之前本来也就没有念想之报,因此情与想二者全部都完全成了空白。这个时候,就会转生在人间,与过去和自己有业果关系的人建立起来联系,而自己则成为畜生的形象,来偿还自己的宿债。”

“一般而言,当物怪鬼类因为所附之物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枭鸟之类;当风魃鬼类因为所附着的风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被人们当成是恶兆的一切异类;当畜魅鬼类因为所附之畜生死亡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狐狸之类;当虫蛊鬼类因为所附之虫死亡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毒虫一类;当衰败疬疫鬼类因为所附之衰气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蛔虫之类;当受气鬼类因为所附之气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供人肉食类;当幽冥梦魇鬼类因为所附之幽冥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供人毛服之类;当贪明魍魉鬼类因为所附之和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多半都会是应时的迁徙鸟类;当明灵鬼类因为所附之明消散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显示吉凶的灵兽之类;当附人鬼类因为所附之人死亡而果报消亡之后,转生在人世间的多半都是温驯灵性之类。”

“阿难,所有这些畜禽类,全部都是在地狱和鬼道之中,已经冲抵完恶业之火之后,为了偿还往昔和人间有缘众生的宿债而转生成为畜禽类的,而这些业都是自己虚妄业力自然感召出来的。如果能够明白这其实也只是本来真心菩提觉性的幻变,则就会彻底了悟原来畜生道也是虚妄幻化的,并不是真实存在本来就有的。”

“就好像你之前提到的那个宝莲香比丘尼、琉璃王、善星比丘等人,也都是因为自己往昔的恶业,自然感召的地狱现前,而这个地狱,并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地下涌出,更不是别人强加或者给于的。一切都是自己业力所感召,一切也都是自己来承受,其实本质上来说,这一切全部都不过是无上清净圆满菩提心中的虚妄幻想变化凝结出来的而已,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自然就有的。”

“如果这个畜禽所偿还的超过了自己所拖欠的,那么索取过多的那个众生,将来就要变成畜禽类,而在现在这个畜禽类所转生成的众生跟前,把自己多余享受的那一部分偿还回来。”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说法的来源了。

“如果这个债主本身修行有利,并且还有福德,那个就可以在继续保有人身的情况下,偿还自己所欠的债;如果这个债主本身没有福德,那么就还需要转生为畜生,直到偿还完毕一切的宿债,或者多余收取债务。”

“因此阿难,当你在使用钱物的时候,或者在役使畜生的时候,只要他偿还完了自己的宿债,他自己就会停下来的,这样就完全公平了结了。”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却杀害了他的性命,还吃了他的肉,那么就会在无数无量犹如微尘一样多的劫数里面,你们相互之间就会反复相互杀命啖肉,循环轮转不休,一会儿你为人,一会儿他为人,难有中止完结的时候了。除非能够修止,或者逢佛出世,不然就永远这么循环冤怨相报下去了。”

第九章
人道和仙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仙种。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阿难你要知道,当那些枭鸟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冥顽之类;当显示吉凶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怪异畸形之类;当狐狸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平庸谄媚之类;当毒虫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凶狠之类;当蛔虫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卑微之类;当为人所食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柔弱之类;当为人毛服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劳苦之类;当应时迁徙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小有文采之类;当能预示吉凶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聪明之类;当驯循一类偿还完自己的宿债之后,就会恢复自己的本形,转生到人道之中,成为练达之类。”

“阿难,所有这些情况,全部都是在宿债偿还完成之后而转生的人道,都是因为从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恶业,颠倒不清真理,相互生杀而下地狱、附畜生,之后再成为人的,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佛陀,没有听到佛法,才会在这样的客尘苦难之中自然轮转不休的。这些人实在是太可怜了!”

“阿难,所有的人道众生,也并不是全部都不懂得修行,还是有部分人愿意修行的。只是往往有人没有明白真正正确的修行三摩地正定的方法,而是强化修炼自己的妄念,并且为了能够强化妄念的修炼,就会遁迹山林之中,存想固形,希望自己能够长寿永驻。像这样远离人间的修仙之人有十种不同的情况。哪十种呢?”

“阿难,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服用各种药食,通过药食养生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当他药食养生的修炼成功的时候,就会食道成就,成为快速行走于陆地的地行仙人,但是他并不能飞身在空中行走;”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服用各种药草,并不加工成为药丸,如此进行养生锻炼,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当他坚持药草养生的修炼成功的时候,就会药道成就,轻身飞举,成为自在行走于空中的飞行仙人;”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锻炼金石,然后通过金石丹药来进行养生,经过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之后,成功的时候,就会丹化之道成就,成为游行仙人,化形易骨,游戏人间;”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进行身体规律地动静锻炼,如此坚持不懈地进行修行,当他最终成功的时候,就会气道成就,成为自在空行的空行仙人,履空犹如平地;”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吞服津液而进行养生锻炼,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就会润德成就,成为天行仙人,自在行走于天空,毫无人间烟火之气;”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吸日月之精,吞云霞之色,以此作为养生锻炼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就会吸淬圆满,成为通行仙人,获有异见,通世物情;”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持戒诵咒,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术法成就,而成为道行仙人,驱妖降怪,济世利人;”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思维念想,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观想圆成,而成为照行仙人,神照自在,妙用无方;”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交媾,而认为这才是养生修行的正确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感应圆成,感应道交,而成为精行仙人,外男女阴阳、内坎离阴阳交会融融;”

“有一种众生,他坚持种种幻变,以此作为养生修行的方法而坚持不懈地修炼,就会觉悟成功,而成为绝行仙人,通晓一切世间物化之理,自在世间。”

“阿难,上述十种所谓的仙人,都是在所有众生中,希望能够进行修炼者,只是因为没有明白正确的修炼方法和门径,虽然也可以证得比普通众生更加健康更加长久的身体寿命,驻世千岁万岁,结庐静坐在深山大川之中,或者深海孤岛之上,和一般众生相互隔绝。但是他们也仍然处于轮回之中,仍然属于妄念作用下的轮转之中,并不是真正的三摩地正定,只要他们没有明白真正的修行道路,就一定会在此生的果报完结之后,再次进入种种道中轮回不尽。”

以上讲述的属于比一般的人间众生强一些,但是仍然归属人间层次的所谓的仙人类别,只是这些仙人,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理解的佛道两条路上齐头并进的那个意思上的仙人,那种意思里面的仙人,其实指的是下面将要讲述的天界的众生,也就是所谓的天人。

而这里的仙人,也仅仅是妄想坚固一些,身体健康一些,寿命长久一些,功力作用强大一些的普通人道众生而已,没有什么值得钦佩的。他们也都是没有明白解脱正道的凡夫而已。他们的福德威能,如果和天界的天人来相比的话,那简直就是萤火遇到了日光,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可是,这十种仙人的修行方法,在普通众生中的影响力、诱惑力还是蛮大的,因此在我们所能够观察和了解到的范围内,随时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修炼者、修行人,甚至很多进入了佛门的人,在学习着佛法知识和见地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实际见地和行动上面,应当是属于这十种仙人的修炼范畴的,因为相当一部分的学佛人,也并不清楚真正正确的三摩地正定的修行道路,并不真正明白耳根圆通法门的入手层阶,也并不知道首楞严的真正含义,因此,这些人,不论怎么努力,在见地没有改变清净的前提下,最多能够成为十种仙人而已,都还只是人道的众生,都还只是轮回中的一个小小的众生而已。

因此,不论如何,首先就要闹懂的就是首楞严清净见,这是一切道法的基础,是解脱成就的基础。


第十章
欲界六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讲解完了人道和仙人的情况之后,佛又紧接着讲述开了天界,首先就是欲界六天。

佛说:“在人世间,有些人一点儿都不追求上述十种仙人那样的长生不老,也不去追求真正的解脱轮回,因为他们一直都割舍不下妻妾夫君的鱼水恩爱之情,但是他们也能够在正常男女欢爱的范围内把持,并不会有不正常的淫乐之事,因为心不追求不正常的淫乐,因此就会澄明剔透,焕发光彩。当这个众生在人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成为相邻于日月天子的天界众生,而此类人就称作四天王天了。”

按照《起世经》中所说,在须弥山的半腰,离地四万二千由旬,日月经行之处,东西南北四座山峰之上,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所居宫殿。东西南三天王的宫殿全部都是“纵广正等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复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悉以七宝而为庄饰。所谓金银瑠璃颇梨赤珠砗渠玛瑙等之所成就。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观园苑诸池。有诸花林种种异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其音哀雅。甚可爱乐。”

只有北方天王的宫殿“三大城郭。其三者何。一名毘舍罗婆。二名伽婆钵帝。三名阿荼盘多。咸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


而且“毘舍罗婆、伽婆钵帝二宫之间。为毘沙门天王。出生一池。名那稚尼。纵广正等四十由旬。其水调和。清凉轻软。其味甘美。香洁不浊。其池四边。七重砖砌。七重宝板。间错分明。七重栏楯。七重铃网。亦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乃至砗渠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阶道。亦以七宝之所庄饰。池中多有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陀花。奔荼利花等。自然出生。其花火形火色火光。乃至水形水色水光。花量大小。皆如车轮。光明所照。至半由旬。香气所熏。满一由旬。有诸藕根。大如车轴。割之汁出。色白如乳。食之甘美。味如上蜜。”



而且“伽婆钵帝、阿荼盘多二宫之间。为毘沙门天王。立一园苑。其园名曰迦毘延多。纵广正等四十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乃至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略说如前。乃至七宝之所成就。”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四大天王以北方多闻天王而为统领,北方天王需要有足够的地方来召集其余三大天王率领属下前来集会,因此北方天王的福报享用要比其他三大天王优越许多。

以上介绍的就是距离人世间最近的四天王天,也就是天界最低一个层级,四天王天的人情欲念,几乎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两样,差别的就是福报寿命享用而已。









[ 本帖最后由 lll513912 于 2009-1-17 22:07 编辑 ]
UID9767 帖子396 精华0 积分5775 阅读权限70 来自辽宁 注册时间2008-12-1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祈请大圆满龙钦宁提法主多智钦特巴仁波切和多智钦龙洋仁波切长久住世大共修,请大家积极参与!  

lll513912
金牌会员



帖子396 精华0 积分5775 威望54 德 金钱12150 ¥ 性别男 在线时间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1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7 21:50  只看该作者
佛接着说:“如果有众生,不但没有任何不正常的淫欲,就连正常的夫妻之事也都比较寡淡,并不十分贪恋闺房之乐,但是因为终究还是有淫欲的存在,因此也就不会在清净宴坐的时候得到全部的净味。这种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在比日月经行之处更高的天界,也就是处于须弥山顶的位置了。此天的名字叫做仞利天。”

仞利天,又称作三十三天,由帝释天率领三十二天王掌管,故称三十三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帝、天主、玉皇大帝了。在《起世经》中说:“须弥山王顶上。有三十三天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渠玛瑙等。其城举高四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城壁四面相去。各各五百由旬。于其中间。乃开一门。一一城门。悉皆举高三十由旬。阔十由旬。其门两边。并有楼橹却敌台阁轩槛辇舆。又有诸池花林果树。其树各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其音调雅。甚可爱乐。又彼诸门。一一门处。各有五百夜叉。为三十三天昼夜守护。诸比丘。于彼城内。为三十三天王更立一城。名曰善见。其城纵广六万由旬。七重城壁。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杂色可观。亦以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乃至玛瑙。其城亦高四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城之四面。亦各相去五百由旬。于其中间。便开一门。诸门亦高三十由旬。阔十由旬。一一诸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水池花林种种奇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种种众鸟。各各和鸣。如是诸门。门门皆有五百夜叉。为三十三天昼夜守护。”


  而且“三十三天善见城侧。为伊罗钵那大龙象王。立一宫殿。其宫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墙壁。七重栏楯。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



  而且“善见城内。有三十三天聚会之处。名善法堂。其处纵广五百由旬。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遶。杂色可观。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观。种种杂色。七宝所成。其地纯是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犹若迦旃邻提衣。当其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于宝柱下。为天帝释。别置一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杂色可观。乃至砗磲等。七宝成就。柔软细滑。触之如前。其座两边。各有十六小天王座。夹侍左右。七宝所成。杂色可观。柔软细滑。触之如前。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有帝释宫。其宫纵广一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东西南北。四面皆有诸小天王宫殿住处。其宫或广九百由旬。或复纵广八百由旬。或复七百六百五百四百三百二百由旬。其最小者。犹尚纵广一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又善法堂诸天会处。东西南北。各有三十三天诸小天众宫殿住处。其宫或广九十由旬。或复纵广八十由旬。或复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由旬。其最小者。犹尚纵广十二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会处。东面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波娄沙。纵广正等一千由旬。略说乃至。七重垣墙。皆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各有楼橹。杂色可观。乃至玛瑙七宝所成。诸比丘。波娄沙苑中。有二大石。一名贤。二名善贤。皆天玛瑙之所成就。并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集处。南面亦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杂色车。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玛瑙之所成就。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杂色可观。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彼苑中。亦有二石。一名杂色。二名善杂色。天青琉璃之所成就。并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诸比丘。此善法堂诸天集处。西面复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曰杂乱。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七宝之所成就。四方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阁。并七宝成。此杂乱苑中。亦有二石。一名善现。二名小善现。皆天颇梨之所成就。亦各纵广五十由旬。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衣。”



而且“此善法堂诸天集处。北面复有三十三天王苑。名曰欢喜。其苑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乃至玛瑙等七宝所成。四方诸门各有楼橹却敌台阁。亦为七宝之所庄严。”



三十三天的人情欲念,较之四天王天,显得微薄明净一些,而福报寿命享用则更加殊胜。



“还有一类众生,心中的欲念更加微薄,并不会主动地生起欲念之心,仅仅会在妻妾亲就的情况下,逢场相做而已,事后并不会再三回味,又生欲情。因此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绝对是属于静多动少之人,也是属于情少想多之人。因此,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到更加高超的虚空之中,朗然安住,虽然日月光明并不能照耀到此,但是这里的天人却能够自带殊胜光明。此天的名字就叫做须焰摩天。”



焰摩天的天人,已经不再需要男女身体的交合了,只要两人相互执手,就可以得到情欲上的满足,但是仍然会和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一样地有类似于人间的人情世故,只是此处的光明和福报寿命享用等更加优越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世间的任何时候,都会安静宴坐,已经没有了情欲之念,但是当欲触来临的时候,还是会有乐触产生,事后当然也不会念念不忘。像这一类的众生,就会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转生到必虚空更加精微的上层天界,和前面的三层天界根本就不相交通,一直可以安住到劫末世界的毁灭,那恐怖的三种劫灾都不会波及到这一层的天界。这个天界的名字叫做兜率陀天。”



兜率天,又称知足天,有内外二院,外院为普通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此天的天人,只要相互对视一笑,就能够满足心中的欲念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世间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欲念之心,但是为了应机做事,还是会有淫欲的行为,只不过并不会感觉到淫欲之乐,而是会味同嚼蜡。这种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就会转生到更加高级的天界,成为乐变化天的天人。”


乐变化天,属于自己依靠天生神通力,随意变化五欲享受的天界。此界天人,只要相互熟视,就可以满足欲乐了。

“还有一类众生,在人间的时候,虽然身处人间,但是心中却没有任何人间的事务作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完全都是心超物外的样子。这类众生,在人世间的寿命中止之后,会转生到超越了变化和不变化境界的更高级的天界,而这层天的名字就叫做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简称他化天,此天不用自己变现乐具,假下天化作,自在游戏,故名他化自在,居欲界六天之顶,为欲界之主。此天男女,只要相互一看,既可以满足欲乐。

“阿难,以上者六层天界,虽然在行动上一层比一层更少地有淫欲,但是在心中,还是免不了淫欲的念头,因此从他化自在天以下,都属于欲界。”

至此,第八卷的内容就宣告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4-19 13:52 , Processed in 0.0488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