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903|回复: 2

在解脱的这条路上,依止上师至关重要,我们永远不能离开上师。

[复制链接]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8-30 1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解脱的这条路上,依止上师至关重要,我们永远不能离开上师。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应断除对父母亲友、财物受用的贪著,将这一切弃如唾液,衣食住行也随遇而安,为了解脱而付出一切,全心全意地修行正法。

印度单巴桑吉尊者的教言:
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要执著为常有!
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
漂亮衣裳宛若绚丽彩虹,应当身着破旧衣衫而修行!
自己的这个身体是脓血、黄水的臭皮囊,千万不要执著珍爱!美味佳肴也是粪便的因,千万不要整日都是为了充饥果腹而奔波忙碌!
感觉外界会招致怨敌四起,应当安住在深山等寂静的地方!
迷乱的荆棘会刺入内心,所以应当修持平等性!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务必严加守护自己的这颗心!
如意宝自身固有,万万不要一味贪著饮食财物!
闲言碎语过多只能成为诤讼的根源,应当像哑巴一样默默不语!
心本身显现种种业,千万不要围着饮食团团转!
加持原本是从内心生起,应当祈祷上师本尊!
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
时时刻刻谦虚谨慎,万万不要骄傲自满!
岁月飞逝,时不待我,一定要当机立断修行正法!”
今生的我们就像旅客一样,千万不要费尽心机苦苦营造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的房屋!   
任何琐事都没有点滴的利益,应当脚踏实地修行正法!自己的身体总有一天要被小虫所食而消失无影,而且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也无法确定,万万不能一直庸庸碌碌散乱在此生的景象中!亲朋好友就像林中的小鸟,不要总是对他们牵肠挂肚!
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
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瞭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金刚阿阇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

上师关于此教言的开示
1、万法无有任何实质,不要把这些一直耽著为常有。
2、《不退转**经》所云:“若有重名誉,是名远菩提,是声犹如响,分别故多种。”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出家还是在家,若要看破今世、希求解脱,最好不要特别耽著名声。
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中五代后汉恒超法师的公案
3、莲池大师在《耀诗》中亦云:“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许多人常爱与人攀比衣食,尤其在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各种追求。但欲望的无限与物质的有限之间差距太大,故这些追求往往无功而返,给自己平添了许多苦恼。因此,我们不应特别追求外在的名声、财富,有了这些去享用也可以,没有的话,则不必刻意去乞求。
4、《如来智印经》云:“不惜身及命,于亲不染爱,勤修空无我,是能成菩提。”
就像财富并非人人都有份一样,有缘修持无我空性的人也极少,此甘露美味,只有个别人才可以享用。
5、正如萨 哈尊者所说“心是如意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调伏它。
6、我们的心是如意宝,若依靠上师窍诀认识它的本性,一切智慧和悲心会自然流露,故万万不能让它迷失,去耽著一些无义琐事。
7、闲言碎语说太多了,对解脱等一切都有障碍。因此,要经常禁语为佳。
8、一个人的修行要成功,心必须获得上师、诸佛的加持,否则,修什么法都难如登天。就像在春天时大地变暖,万物就可以生长一样,我们的心若得到本尊、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种种功德自然而然会生起。
只有对上师本尊经常祈祷,才会时时刻刻得到无形的指点,成为最后开悟的顺缘,因此祈祷相当重要。
9、孔子见到欹器(参考资料4)后,颇有感触地说:“物满则覆。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要谦虚,不可自满!”
10、作为修行人,虽说没有住处也不行,但还是应以修行为主,轻重务必要分清楚!   
11、亲友就像林中的小鸟,暂时聚集在一起,因缘分散时也就各奔东西了。因此,整天为了家庭、亲人担忧,实在没有意义。
12、我们遇到非常殊胜良田时,小小的一个信心,也会起很大的作用
公案:客作人以微小信心对舍利子进行供养的公案
《佛说杂藏经》云:“舍利弗夏盛热时,游行至庵罗园中。有一客作人,汲井水溉灌于树。此人于佛,无有大信,见舍利弗,发小信心。唤舍利弗言:大德来脱衣树下坐,我当以水浇之,不失溉灌,兼相利益。于是舍利弗,脱衣受洗,身得凉乐,随意游行。此客作人,其夜命终,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次释提桓因,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自观宿命,信心微薄,因客作溉灌计水,洗浴舍利弗。我若信心纯厚,知必有报。故设浴具,以为供养,自惟为功虽少,以遇良田,获报甚多。即诣舍利弗所,散花供养。舍利弗因其净信之心,即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13、上师阿阇黎住世时,修行的因缘十分殊胜,此时千万不可随便放弃,不求正法,否则会非常可惜。
综上所述,看破今世十分重要。
唐朝庞蕴居士舍弃今世的公案:“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宗镜录》)
大成就者们之所以能成就,也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根本不执著,并依靠我们想象不到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获得了究竟自在。
若想扎扎实实地修行正法,就必须认识到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而若想生起这种观念,首先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在没有深深生起这样的理念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

fawang9.jpg
fodeshizhe.jpg
顶礼您!.jpg
喇荣1.jpg
您早堪布!.jpg
 楼主| 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9-1 1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上师教言 ※※

--------------------------------------------------------------------------------

常常喝酒的人、制酒者、卖酒者,转生到号叫地狱的十六近边地狱。何人把酒给受斋戒者饮用,他将转生到号叫地狱第一近边大吼地狱,口里被灌入热白镴汁,当灌注之时,惨叫声传遍虚空。饮酒者,心烦意乱,不明事与非事,犯下的是所有不善业。如果从该地狱解脱出来投生为人,以等流果所感,愚昧无知,短暂时间的事也全然忘却,迟钝痴呆,一贫如洗,众人不喜,患上小病也会送命。——《饮酒之过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bfdz1 发表于 2012-12-3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6-2 12:21 , Processed in 0.0740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