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欢迎访问金刚萨垛佛网站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wlxg20130220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复制链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在灵山。王然灯供佛。贫母亦然一灯。先得记。王取华供佛。采华人先自供佛亦得决。王乃与夫人太子自作宝华供具。甫成而佛已涅槃。王悲。耆婆言佛无生灭。至诚能至。王持华至山。依然见佛。佛授记讫。便不现。

  一心奉请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

  佛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王宫。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佛与说树庄严事。得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贤首经(拜观同上)。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佛在摩竭提国说经。萍沙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方云贤首也。愿闻十方佛菩萨刹土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法。佛答十法。增一至十。

  一心奉请佛说坚固女经(拜观同上)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说女人应离诸过而发大心。坚固即发心。舍利弗与问答。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心明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行分卫。梵志妇畏其夫。仅以一杓饭汁施佛。佛授菩提记。遂并其夫出家证果。

  一心奉请佛说金耀童子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舍卫国婆罗门生一童子。有诸吉祥。佛往视。说其夙缘。并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逝童子经。及佛说长者子制经。佛说菩萨逝经(拜观同上)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第二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第三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逝年十六。劝母施佛。母悭。佛现威神。逝劝母与其自分衣食持用供佛。求无上道。佛与授记。

  一心奉请佛说龙施女经。及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游柰国。须福长者女名龙施。浴时遥见佛相。发菩提心。魔变作父相劝令修小乘。心坚不动。魔教其堕楼。龙施乃化男身。得记。第二龙施自说。昔为毒蛇。事道人。道人去。登树投身死。生第四天。下为须福女。

  一心奉请佛说长者法志妻经(拜观同上)

  出安公凉土录。

  佛在祇园。入城乞食。化法志妻及下使女人为男。授道记。

  一心奉请佛说乳光佛经。及佛说犊子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乞乳事少维摩说法一条。

  佛因有风疾。命阿难乞乳于梵志家。梵志讥嫌。维摩说法而开悟之。帝释化作童子??牛。牛母牛子。欢喜布施。阿难白佛。佛说牛往因。授道记。

  一心奉请佛说树提伽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说长者往昔供病道人。今于人间享天福。王不能夺。

  一心奉请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乞食广严城。现神变。宝授年三岁。以金莲供佛。与目连舍利。互相问答。深明法义。又与文殊问答。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佛记从狱出后。当得授记。宝授以一器饮食。遍供佛僧而无有尽。佛为授记。

  一心奉请演道俗业经(拜观同上)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佛为给孤长者。说在家有三财。出家有三业。即三乘法也。

  一心奉请优婆夷净行法门经(拜观同上)

  出安公凉土录。

  修行品。佛住舍卫国。欢喜殿中毗舍佉母。与千五百清信女。问净行。佛说昔缘。次示十九净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观。三十二不净观。七缚着。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学品。示五十修学。六种光明修学。三十二相有二十行。并示八十种好 瑞应品。示菩萨生时十六奇特。又三十二瑞相一时现。

  一心奉请菩萨道树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亦名私呵昧经。亦名道树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经。

  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因发愿得记。

  一心奉请菩萨生地经(拜观同上)

  译人同上。

  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云何疾得佛。佛答二种四事。解珠璎供佛。化为宝盖。出五百化人兴供。

  一心奉请佛说缘起圣道经。及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佛说旧城喻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一名闻城十二因缘。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悟成正觉 第二喻旧城者。逆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也。

  一心奉请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及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拜观同上)

  玄奘译。第二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以十一种殊胜故。于缘起初。说无明以为缘性。一所缘胜。二行相胜。三因缘。四等起。五转异。六邪行。七相状。八作业。九障碍。十随缚。十一对治。

  一心奉请大乘舍黎婆担摩经。及佛说了本生死经。佛说稻秆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舍利弗为比丘说也。三附东晋录。四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灵山。告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乞慈氏为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

  一心奉请佛说法身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说法身化身二种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数。

  一心奉请佛说十号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称赞大乘功德经。妙法决定业障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佛住法界藏殿。德严菩萨问。何缘是新学菩萨之恶友。佛言二乘人。乃至宁堕地狱。不应起二乘作意。明谤大乘罪及释大义名义。

  一心奉请佛说四法经。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初译。第二译。但小异耳。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

  一心奉请大乘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文殊以盖供佛。明供无厌足。说种种四法。说三十五住菩提法。说离十慢。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及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二译同。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初禅作魔王。后身作初发心。

  佛在舍卫国。普妙宫。文殊问如来福德量。佛明十善福。轮王福。帝释福。自在天福。初禅二禅摩醯首罗福。辟支后身菩萨福。如来毛孔福。八十随好福。八十随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转增胜。又二种法生如来身。一胜愿力。二方便力。

  一心奉请大乘造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译。

  佛往忉利天。优填王初造佛像。佛从天下。深赞之。并答弥勒灭业障事。

  一心奉请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及佛说作佛形像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附后汉录。

  佛在拘罗瞿国。为优填王说。

  一心奉请佛说造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忉利。为观音说。分别一四句偈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

  一心奉请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偈答舍利弗。

  一心奉请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

  阿难问云何种清净善根。作曼拏罗。作如来形像功德。佛为广说。

  一心奉请无上依经。及佛说未曾有经。佛说甚希有经(拜观同上)

  萧梁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第二后汉失译人名。第三玄奘译。二三皆第一之首尾二品。

  校量造佛功德品。佛答阿难 如来界品。如来境性不可思议。烦恼所隐。名众生界。修菩提道。说名菩萨。出离烦恼。过一切苦。除垢清净。说名为佛。于三位中。一切处等无挂碍。本来寂静。依如实知。依无量修。正觉众法。悉平等如。住无余涅槃。不舍利益众生事 菩提品。明如来最极清净转依。常乐我净功德。超过声闻缘觉大地菩萨三种意生身 如来功德品。明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十八法。六十八者。十力。四无畏。三念处。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如来独得 如来事品。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赞叹品。阿难偈赞 付嘱品。十法持此经。书写供养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请佛说诸法勇王经。及一切法高王经。诸法最上王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佛在竹林。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答之。次问发大乘心。佛言不在三法。三问。三止之。佛放白毫光。照大千界。众集。舍利弗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能报恩者。唯漏尽及发心耳。次较持经功德。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一心奉请佛说施灯功德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告舍利弗。有四种胜妙善法。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若七众以灯供养。福不可思议。于现在世。得三种净心。于临终时。得三种明。又得见四种光明。便生三十三天。于五种事而得清净。还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可乐法。四种清净。又若住大乘施灯明者。世世得八种可乐胜法。八种无量胜法。又以灯施说法者。得八种无量资粮。又见他施灯生随喜。得八种增上法。又叹五法难得。一人身。二信法。三出家。四具戒。五漏尽。次偈赞发大心为最。

  一心奉请浴像功德经。及佛说灌顶经。佛说灌洗佛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西晋沙门释法炬译。一名灌洗佛形像经。第三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一名摩诃刹头。第四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惟圣坚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以香水浴像。

  佛在灵山。清净慧问涅槃后云何供养。佛言供舍利弗如芥子。得十五功德。应用香水作坛浴之。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生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文殊说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一心奉请佛说内藏百宝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文殊问沤和拘舍罗所入事。佛答以随世示现。其实佛无种种事也。

  一心奉请佛说最无比经。及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少发菩提心一节。

  佛为阿难。较量三归功德。不可思议。次及十善八关五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发菩提心功德。转胜不可思议。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欲问法。佛言。若从文殊但问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其事。舍利目连作礼。请问菩萨摩诃僧那僧涅。佛言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一发意。二阿惟越致。三菩萨坐于树下。四具足佛法。迦叶等各至学署法门。次五百婆罗门来问法。

  一心奉请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十方大士问。菩萨有痴有黠。佛言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一心奉请入定不定印经。及不必定入定入印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在鹫峰。妙吉祥问退不退行。佛言。有羊车行。象车行。日月神力行。声闻神力行。如来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后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请佛说谤佛经。及佛说决定总持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咒作华言。

  佛在灵山。有十菩萨七年勤修陀罗尼。心苦不静。舍戒还家。不畏戒菩萨。为彼请佛开化。佛言其曾谤法师。久受恶报。已七百世勤修无克。次另说陀罗尼。令仍出家。七日住于慈悲无常念佛三昧。即见十方千佛。恶障尽灭。获陀罗尼。得不退转。次重戒人。于善恶法师。失命身死。不应见其过。而以应具四种净法释之。并略修陀罗尼法。

  一心奉请佛说象腋经。并佛说无所希望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象步经。

  佛在灵山。舍利弗偈叹安乐德。佛放身光集众。观文殊而微笑。文殊启问。佛唱经名。阿难问。佛赞许。文殊又问。佛为说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经。如入虚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从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请问佛。佛为解释。令大众获益。增上慢者得证。佛答文殊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进。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说往古金刚幢。以咒疗众生病。

  一心奉请佛说甚深大回向经(拜观同上)

  刘宋出祐公录。

  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云何修少善获大果。佛言。应于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随喜叹善。又于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意菩萨问。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着。虽复常行无所障碍。佛言。于诸佛所深种善根。名为善巧方便。即得诸佛共所建立。所谓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乃至园林饮食。皆为众生普发大愿。又于所见一切境界。皆为众生发愿。

  一心奉请佛说十二头陀经(拜观同上)

  一名沙门头陀经。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佛在祇园。食已。至阿兰若处趺坐微笑。摩诃迦叶请问笑缘。佛言。阿兰若处。诸佛所赞。生无量功德。得三乘圣道。行此法有十二事。一远离二着。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一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果蜜等浆。七敝纳衣。八但三衣。九冢间住修止观。十树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卧。更宜系心一处。观五蕴空。依教者获果证。帝释文殊发愿护持。

  一心奉请佛说四辈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释。

  佛在祇园。自说末世弟子能坏佛道。舍利弗听佛说四辈弟子法非法事。

  一心奉请佛说三品弟子经(拜观同上)

  一名弟子学有三辈。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功罪不同之致。

  一心奉请佛说四不可得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因四仙人避无常而不能免。佛为比丘说四不可得。及菩萨初中竟善。

  一心奉请佛说佛印三昧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舍利弥勒问佛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

  一心奉请佛语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住毗耶离大林。龙威德上王请问。佛为分别是佛语非佛语门。龙威悟无生忍。

  一心奉请佛说法常住经(拜观同上)

  附西晋录。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佛分别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如众流合海。

  一心奉请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因信相菩萨请。放眉间光照于地狱。寻光见佛。信相问二十种恶报罪因。佛一一答之。诫令修行报恩。

  一心奉请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拜观同上)

  元魏沙门释法场译。

  答生天乃至佛会。各有五事。共说五十法要。次于请食时。一乞人发恶意。即感恶报。一乞人发善意。即获善报。为国王还供佛僧。

  一心奉请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目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迦叶共往问佛。佛说其夙因。

  一心奉请佛说尊那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骄睒弥国瞿师罗林。尊那尊者问无尽功德。佛答以七种布施。七缘发心。

  一心奉请佛说弟子死复生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述冥中所见之事。化一家皆见佛得果。

  一心奉请佛说七女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拘留国婆罗门七女。喜自贡高。有分儒达居士为之问佛。诃其不好。并说往昔国王七女因缘。

  一心奉请佛说懈怠耕者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耕人遥见佛来。发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复懈怠。彼人闻已。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

  一心奉请大法炬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缘起品。善威光天子问陀罗尼。佛入大力庄严三昧。令过去境界一切现前。次为阿难说过去放光如来说此经事 伏魔品 授魔记品 三乘行品 问法性品 菩萨行品 相好品 四念处品 四圣谛品 忍较量品 三乘教品 三法藏品 法师相品 谤法果报品 劝受持品 智成就品 忍成就品 证涅槃品 劝证品 法师行相品 遮谤品 功德品 为他悔过品 六度品 求证品 诸菩萨证三昧品 召诸菩萨品 问等觉品 三昧因缘品 供养法师品 入海神变品 佛升须弥山顶品 天伏阿修罗品 阿修罗本业品 杂类本业品 说无相品 勤修行品 三字法门品 将护法师品 放光佛本事品 教证法品 说无住品 说听功德品 诸菩萨证相品 如化品 缘生法品 信解品 离恶友品 辨田赞施品 付菩萨品 付天帝释品 法师宏护品。

  一心奉请大威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阇那崛多译。

  佛为阿难。说陀罗尼法本。先列种种根数。次一一法中。示多种名。多种义。并说末世恶比丘事。及菩萨住母胎中。楼阁庄严。

  一心奉请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及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拜观同上)

  高齐河南居士万天懿译。东方菩萨兴无量供。利益群生。见佛入一真谛法。请问此陀罗尼门。第二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咒作华言。

  一心奉请金刚场陀罗尼经。及金刚上味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佛于灵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诸比丘皆不见佛所在。诸天亦尔。次见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诸菩萨去地而坐。其大菩萨各入三昧。令众获益。佛腾空微笑放光。文殊问。佛乃问金刚场陀罗尼法。无一切善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罗尼。恼是陀罗尼。痴是陀罗尼。乃至天龙八部男相女相地狱等皆是陀罗尼。又说入无二法门。无明乃至生是陀罗尼。

  ○以下密部。亦方等所摄也。陀罗尼名总持。亦名遮持。本该一切时法。但仪轨须有师承。妄自结印持明。名为盗法。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及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前经之第一分也。

  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大毗卢遮那如来。在色究竟天王宫。与九十九俱胝大菩萨众俱。为坐菩提场一切义成菩萨。示现受用身。告以观察自心三摩地。是真实智忍。次说四大明。又以金刚大灌顶法而为灌顶。乃成正觉。诣须弥山顶金顶摩尼宝峰楼阁中。次第入诸三昧出生金刚手金刚钩金刚弓金刚喜金刚藏金刚光金刚幢金刚喜金刚眼金刚慧金刚场金刚语金刚尾湿嚩金刚慈友金刚暴怒金刚拳等诸大菩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观自在王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亦各说大明出金刚像。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来亦出四大明妃。大毗卢遮那如来。复入四三昧。出生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四菩萨身。次以弹指相。普遍召集一切如来。以百八名劝请称赞具德一切如来增上主宰。自金刚萨埵。无始无终。持大金刚者。持金刚者。说劝请已。说金刚界大曼陀罗颂。次说弟子入坛法等 金刚秘密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智法曼那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事业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现证三昧大仪轨分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谓降大自在天那罗延天等 忿怒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法智三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金刚部广大仪轨分 三世轮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金刚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法三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金刚部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调伏一切世间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莲华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智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义成就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宝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智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随应方便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诸部仪轨秘密法用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胜上教理分。金刚手菩萨。说法仪竟。以百八名称赞劝请一切如来。于是一切如来及金刚手降三世观自在虚空藏金刚手各说一颂。一切如来及金刚手。皆从大毗卢遮那心入已如理而住。尔时世尊从须弥山顶诣菩提场。敷吉祥草而坐。转处诸天所献座。以百八名称赞金刚手。此经梵本四千颂。译成三十二分。一分至五。大乘现证三昧也。六至十四。金刚三昧也。十五至十八。法三昧也。十九至二十二。羯磨三昧也。后四分。诸部秘密教理所摄起。

  一心奉请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普思议菩萨问云何入此三摩地。佛言。金刚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于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闻此法界缯髻。与金刚如来心品三摩地已。无量劫未尝忘失。明闻经之福。明外道苦行所招恶果。检校人错用僧物。不敬师长。十恶。不从师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咒。皆有恶果。

  一心奉请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释迦摩尼佛。在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毗卢遮那如来。于金刚性海莲华藏会。同说此经。曼殊现金色身。出千臂千手千钵。钵中现千释迦。千释迦复现千百亿化释迦。毗卢告释迦。吾等从住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教法。大圣曼殊室利是吾先师 一阿字观。本寂无生义。是毗卢遮那如来 二啰字观。本空离尘义。是阿閦如来 三跛字观。本真无染着离垢义。是宝生如来 四左字观。本净妙行义。是观自在王如来 五曩字观。本空无自性义。是不空成就如来 曼殊有十种大愿 释迦从摩醯首罗天。下降祇园。入定放光。出定微笑。十六大士问。佛说金刚三摩地。有十种甚深奇特法。命曼殊现大神通。为师子勇猛。说其将来成普见佛 此经宗本有三。一法身。金刚三摩地。二报身。普贤行愿力。三化现。文殊般若母。圣体有五。一本源金刚圣性。二大圆镜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以上第一品 佛令曼殊为一切菩萨众生导首。曼殊说。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烦恼种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净。即是四智菩提。次说十六大士修菩提观。东普贤不空王摩罗极喜王。南虚空藏大威德光宝幢摩尼常喜悦。西观自在王曼殊室利妙慧**圣意无言。北毗首羯磨难敌精进力催一切魔怨金刚拳法界王。次门六大力士金刚助护佛法。一大乐。二大笑。三一髻尊。四降三世。五四足尊。六阎曼德。以上第二品 上方上意。下方持世。东方普明。东南不思议。南方广意。西南无边智。西方无边音声吼手。西北殊胜益意。北方无尽慧眼。东北方贤护。次明求胜菩提。当修如来大慈心十种观门。令十大菩萨各自陈说所修观门。以上第三品 普眼不见普贤。佛言。普贤三密境界。唯佛能如。次问普贤往昔如来。是谁为师。答言曼殊。又五丈夫。同曼殊愿。即今五部。曼殊明三种重障。不得遇此诸佛正法三摩地教。一者我慢贡高。二者妒贤嫉能。三者多贪懒惰昏掉破戒。次如来分别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次明文殊夏安居时。往龙宫教化。自恣解夏。大迦叶拟欲摈之。文殊现千臂千手千钵。钵中各现化千释迦。于是一切声闻。求哀悔过。尽皆回向。修习大乘。佛为说大乘十重。所谓不坏毗尼。无过毗尼。最胜实性毗尼。真如毗尼。不思议毗尼。性净毗尼。法眼毗尼。三世平等毗尼。无染解脱清净毗尼。究竟毗尼。以上第四品 五品言。合于道场内秘授心地法。不应于此经显说 六品言。身密口密意密。各十支观门。道场教授有四种义 七品标内凡外凡十圣等妙及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名 八品释发趣长养金刚十地义。复于祇园说末劫浊乱之相。应归三道。斥外道六师。明三途苦报。敕大众归敬曼殊。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一分。说金刚三业最秘密诸佛集会住三摩地 二分。如来各说坚固住菩提心义 第三说金刚庄严三摩地 第四说一切如来心曼拏罗 第五说一切明句行 第六说身语心加持 第七说秘密精妙 第八说甘露三昧 第九说最上清净真实三昧 第十说观察一切如来心 第十一说一切如来真实三昧最上持明大士 第十二说如来金刚相应三昧最上成就 第十三说金刚相应庄严三昧真实观想 第十四说身语心未曾有句召居目林毗多王 第十五说一切心真实金刚出生三昧 第十六说曼拏罗成就金刚现证菩提 第十七说如来三昧法金刚加持 第十八说一切秘密分金刚加持。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及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即前经第一分至十三分。但有心明而无曼拏罗法。第三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依梵本于中天译。第四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等译。二经并与前同。心明皆佛自说。

  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毗卢佛在他化天宫。说吽字心明。敕金刚手说曼拏罗法 一切如来真实理金刚三昧仪轨分。说阿字及法 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手说吽字及法 清净诸烦恼三昧大仪轨分。观自在说纥哩字及法 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虚空藏说怛囕字及法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拳说恶字及法 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妙吉祥说阿字及法 一切曼拏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同心生转**菩萨说吽字及法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誐誐那巘惹菩萨说唵字及法 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降诸魔金刚药刹菩萨说郝字及法 一切乐三昧大仪轨分。金刚手说吽字及法 外金刚部仪轨分。外金刚部众。说讷哩字。摩怛哩众说毗逾字。摩度迦罗众说莎字。四贤圣说[錽-火+公]字。各及成就法 般若波罗蜜多教称赞分。一切如来云集赞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最上秘密大曼拏罗仪轨分 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仪轨分 一切如来金刚菩提大仪轨分 大金刚火炎日轮仪轨分 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 圆满一切愿金刚宝仪轨分 一切仪轨中最上成就仪轨分 一切相应诸佛三昧曼拏罗仪轨分 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拏罗仪轨分 一切相应义轨分 最上成就印相分 最上秘密仪轨分。

  一心奉请佛说秘密相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世尊住一切如来三昧界中。金刚手问要略修法。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拜观同上)

  此于大部中抽出别行。施护译。

  十方如来云集。劝大毗卢遮那如来。说根本无性般若波罗蜜门。妙吉祥亦现神通。化十六大菩萨围绕劝请。佛说三十七助道品。三三摩地。八解脱。九次第定。六念。十分位。十自在。十波罗蜜多。十地。四梵行。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一切人法空性平等般若及诸大明句。

  一心奉请佛说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净光天。放大光明。金刚手请说。

  一心奉请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译。

  金刚部序品。于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拏吉尼炽盛威仪真言品 一切如来身语心圣贤品 贤圣灌顶部品 大真实品 行品 说密印品 大相应轮品 清净品 灌顶品 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 炽盛拏吉尼所说成就品 说方便品 集一切仪轨部品 金刚王出现品 金刚空智炽盛拏吉尼画像仪式品 饮食品 教授品 持念品 俱生义品。

  一心奉请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

  相应品曼拏罗仪则品。佛在忉利善法堂入三昧。放三处光。金刚手问密法 灌顶品 阿品黎品 护摩法品 洗法摄受弟子品 铃杵相分出生仪则品 造塔功德品。

  一心奉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输波迦罗共一行译。

  八真言门住心品。秘密主问得一切智方便。佛言。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八漫荼罗具缘真言品 息障品 普通真言藏品。一切菩萨各说真言 世间成就品 悉地出现品 成就悉地品 转字轮漫荼罗行品 密印品 字轮品 秘密漫荼罗品 入秘密漫荼罗法品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 秘密八印品 持明禁戒品 阿阇黎真实智品 布字品 受方便学处品。明十善戒法 说百字生品 百字果相应品 百字位成品 百字成就持诵品 百字真言法品 说菩提性品 三三昧耶品 说如来品 世出世护摩法品 说本尊三昧品 说无相三昧品 世出世持诵品 嘱累品  以上三十一品。

  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真言行学处品 增益守护清净行品 供养仪式品 持诵法则品 真言事业品  以上五品为后分。

  一心奉请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4: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无二平等最胜大仪轨王影像分。佛在他化天宫。诸佛云集。不见金刚手菩萨。佛同说偈。菩萨现身。诸佛皆向之作礼劝请说法。菩萨乃说法要。普贤雨供供金刚手。诸佛雨供供普贤。普贤即现佛身。说三摩地法门 智部三摩地分 真实摄部三摩地分 法部三摩地分 迦摩部三摩地分 三昧最上智一切成就分 一切佛甚深秘密供养分 一切如来智证最上秘密分 金刚萨埵一切秘密三昧分 一切三昧成就禅定曼拏罗分 大禅定分 出生大禅定分 胜大明教最初事业分 办事分 大遍照如来一切大明金刚出生分 一切大明三昧分 一切如来一切大明遣魔分 一切如来秘密金刚萨埵承事分 一切如来大明如意宝分 集一切大明三摩地分 一切如来身语心清净自智金刚大智分。

  一心奉请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序品。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人楼阁中。与阿閦第四佛。大士天龙俱 佛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问。佛乃入瑜伽大教王三摩地。出定说经 曼拏罗品 真言品 三摩地品 真言大智变化品 印相大供养仪品 观想菩提心大智品 相应方便成就品 护摩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序品。金刚界遍照如来。于金刚光明心殿。与十六大士。各说一字真言 一切如来金刚最胜王义利坚固染爱王心品 摄一切如来大阿阇黎位品 金刚萨埵冒地心品 爱染王品 一切佛顶最胜遍照王胜义难摧摧邪一切处瑜伽四行摄法品 一切如来大胜金刚心瑜伽成就品 一切如来大胜金刚顶最胜真实大三昧耶品 金刚吉祥大成就品 一切如来内护摩金刚轨仪品 金刚萨埵菩提心内作业灌顶悉地品 大金刚??口降伏一切魔怨品。

  一心奉请一字佛顶轮王经。及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佛在树下。比丘大士天仙神鬼俱。金刚密迹主。请说咒。佛入定。光照十方刹。五趣三界。现轮王相。说一字顶轮王咒。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闷绝僻地。佛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菩萨即醒。次说白伞盖顶轮王咒。次说光聚顶轮王咒。次说高顶轮王咒。次说胜顶轮王咒 画像法品 分别成就法品 分别密仪品 分别秘相品 成相法品 印成就品。共说五十四印咒 大法坛品 供养成就品 世成就品 护法品。说大难胜忿怒王咒。及心咒 证学法品 护摩檀品。

  一心奉请一字奇特佛顶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现威德智。佛住三十三天。一切凡圣俱。佛说真言曰。

  南无三漫多勃陀喃(引)(一) 部林(二合)吽(二)

  印契品 曼荼罗仪轨品 先行品 成就频那夜迦品 说法品。金刚手之弟名寂静慧。偈赞。问法成就。佛答 调伏一切障那夜迦天王品 最胜成就品 菩萨藏品 后附一字顶轮王念诵轨仪。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最上观门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慈贤译。

  佛在舍卫。弥勒问。三乘妙法外。更有妙乎。佛言。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速得成佛。即入金刚定。放眉间光。青化阿閦。白化毗卢遮那。黄宝生。红无量寿。绿不空成就。复化佛天法智禅五眼菩萨。复化眼耳鼻舌身心智慧八金刚藏菩萨。复化十二供养菩萨。一灯二声三香四甘露五衣六幢七舞八涂香九散华十贯华十一宝盖十二善哉。复化钩索锁铃四金刚菩萨。复化十大明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爱大威怒大力无动降三世顶轮。次说求授灌顶。加持五瓶四实末五河水五香未五谷五种子五藏物五色彩五菩提叶五时华五吉祥草五色线五伞盖生饭三分法。次说曼拏罗观想印咒等法。次为金刚手说将来建坛法。次为无尽意说功德无尽等真言。

  一心奉请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天。说波罗蜜。忉利摩尼藏无垢天子。被炬口天药叉所警。谓七日定无常。与帝释来见。佛说二咒并坛法。亦说夙缘。持此咒者。命尽往生极乐。如跎蜕皮。到彼。不受胞胎。莲华化生。

  一心奉请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灵山。毗耶离灾难起。乃以神力。集一切天龙等。四天王各说一咒。佛说一切明神咒。诸恶鬼神同来归命。四王说谪罚鬼神咒。梵王亦说。佛降毗耶离。现大明王身。说大明王陀罗尼。及心陀罗尼并密印。于是城中难脱。飞鸟出声赞佛功德。佛更说结界持咒之法。梵王又说护童子法。

  一心奉请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护译。

  佛在大母质邻陀山宝楼阁。说一一咒。魔王怖。欲害佛。金刚手现身降之。复说一咒。又说无量勇猛力真言。次说坛法。次魔王归命。须菩提问受持法。佛又说一咒。文殊问缘行无常。观世音秘密主各问此经名义。

  一心奉请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及牟黎曼陀罗咒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第二开元附梁录第一出。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二经与第一同。但梁录少序分。后列坛法等稍详。

  序品。佛初成道。华说神咒。秘密主欢喜。请问咒所从来。佛与大众同往东方宝灯世界。妙种种色宝善住清净佛处。普集一切诸佛。现宝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说其往昔因缘。乃说大明咒王 根本陀罗尼品 心随心咒品 持心咒法品 诵随心咒法品 杂咒品 结坛场法品 手印咒品 画像品 火祭品 普光心印品 手印品。

  一心奉请普遍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及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序品。佛住须弥峰楼阁。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一生补处及声闻天龙八部俱。佛放顶光照十方刹。说大神咒并灵验 得菩萨随求大护大明王陀罗尼经。复为大众王说咒。

  第二译。佛为大梵王说根本咒一。随咒六。及说功验。并书写结坛法。

  一心奉请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唐朝散郎杜行顗译。第三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四唐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译。第五地婆诃罗重译。

  佛在祇园。善住天子。七日当命终。当七受傍生。次堕地狱。求救帝释。帝释为请佛。说陀罗尼令持。益寿得记。

  第五译具明善住夙缘。

  一心奉请大方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北凉高昌郡沙门释法众译。

  初分。佛在祇林。为文殊唱摩诃袒持等诸陀罗尼名。众获益。雷音比丘入定。袒荼罗魔王扰之。东方宝王如来。遣华聚菩萨将咒来护。魔皆发心护法。说十二神王名。华聚雷音。诸魔诸天。婆薮仙地狱众。同来释迦佛所。佛为舍利弗说婆薮名义。示方便之事。及昔因缘 授记分。授雷音及五百弟子并诸天记。文殊舍利论其义。佛说治魔法 梦行分。为文殊说十二梦王七日行法。华聚发大誓愿。毗沙王亦然 护戒品。说七众破戒众。各有咒 不思议莲华分。现优昙华。华有无量佛。舍利弗以神通绕至八十七日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佛从座起。以华奉供华中佛。说一神咒。嘱八十万恒河沙大士。华忽不见。大众生疑。佛为解释。并说诸喻。付嘱流通 南岳修此三昧而证圆。今有方等三昧行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及大云请雨经。大云轮请雨经。大云轮请雨经(拜观同上)

  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第二宇文周中天竺沙门阇那耶舍等译。第三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第四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龙宫。龙兴供。发大愿。问灭苦法要。佛说慈心为最。为说咒及如来名。说请雨法。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无量寿佛。于极乐国。为观世音说咒。及成就法。令众生生极乐。

  一心奉请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元天竺沙门唧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真智等译。

  出有坏住三十三天。大比丘大菩提勇识天帝等集。入普观顶髻三昧。顶髻出现密咒行法。后有赞叹祷祝偈。

  一心奉请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金刚手为愚众生类。问秘密名义。佛为说之。及修行法。

  一心奉请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他化自在天。为金刚说诸字义门。并咒。

  一心奉请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具明想诸字。安布身轮。

  一心奉请仁王般若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普贤曼拏罗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鹫峰。说修金刚萨埵秘密相应法。有种种观想。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世尊入一切如来金刚安像三昧。从三昧起。说塑画雕造安像庆赞仪轨。有一菩萨白言。佛身无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云何今说令安佛像。佛言。我为久修行者。说彼法身无相无为。为初发心众生令彼得福。说安像庆赞结净之法。先拣吉星吉日。于结界处。陈幢盖华果。令阿阇黎依法观想沐浴。安耳发髻指甲髭须等。乃至种种供养。

  一心奉请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在毗卢佛大集会。为未来众生。说无量寿如来陀罗尼修三昧门。修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入菩萨位。

  一心奉请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告金刚手。说帝释岩中得见慈氏菩萨之法。

  一心奉请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

  一心奉请佛说大灌顶神咒经(拜观同上)

  东晋西域沙门帛尸梨蜜多罗译。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

  佛在祇园。为鹿头梵志。说三归三十六神。五戒二十五神。

  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佛在天帝石室。因诸比丘驰走不安。为说百七十二大鬼神名字。

  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咒经。

  佛在祗园。为修陀利比丘尼等。被恶鬼娆。召须弥顶上七万鬼神。大海中五万鬼神护之。

  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

  佛在罗阅祇精舍。心为灭后弟子辟除邪毒。帝释遂请佛说百神王名。

  灌顶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

  佛在磨竭国。敕目连以咒往救迦罗那村灾难。佛亦随请。众集。普观请佛演目连所说章句。佛为说东方七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南方九千大神上首二十八名。西方六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北方九千大神上首三七名。中央三万大神上首十二名。

  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

  阿难问殡葬佛。答如轮王。问阎浮有几葬法。佛言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葬法第一。问。造立坟塔。死人精灵在中否。佛言亦在亦不在。无善恶。未有去处。在塔墓中。大修福。生人天。造恶堕三涂。不在冢塔中也。舍利虽如麻米。有大威神。兼说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塔事。因释种童子被鬼神所娆。结四方灌顶章句以护冢塔。

  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

  佛在祇园。默念众生愚。帝释问文头楼法。佛言。先念自身。犹如佛身相好光明。次念千二百五十弟子。次念诸菩萨僧。又念五方大神。以五方神王名字。及其眷属。写着圆木之上。纵广七七分。名为文头楼法。此云神印。次说天帝演说四王名字。次说七佛灌顶无相神印章句。次因阿利陀请。敕诸弟子惠施少少饮食之余。又行此神典。当造其形像。以酥油饼果而施与之。

  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

  佛在祇园。愍念人民。为邪恶鬼神所恼。结是摩尼亶大神咒经。举七佛名为证。八菩萨五百开士十弟子。三十三天。三十五龙王。三十三大神将。二十四鬼帅。并说山海精魅。四十九鬼。四十九山精。及诸魅鬼名。若急难之日。当斋戒一心。思念十方一切诸佛。过去七佛。八菩萨十弟子五百开士。三十三天。诸大龙王。善神将军及鬼神等。正心正意。莫念东西南北之事。及室家之事。

  灌顶造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经。

  佛游竹林。阿难因维耶离国疾疫。求护。佛言殁毒火殃。皆是杀戒所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可得至道。遂说五方龙神王名。遣禅提比丘往救。三十九年禅提终。疫兴。人民趣其精舍。见禅提先时所嚼杨枝。掷地成树。树下有泉。折树枝。取泉水。拂洒病人。皆愈。

  灌顶梵天神?经。

  佛在因沙崛山中。梵王请出梵结愿一百偈颂以为神策。佛赞许之。遂说九十九卦。每卦八句。

  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亦名普广菩萨所问经。

  佛将涅槃。普广菩萨问。四辈弟子。修何功德。得生十方国土。佛为说十方佛国随愿往生。问何以经中称赞弥陀佛刹。佛言娑婆人民贪浊。习邪者多。不能专一。令心有在。是故赞之。又为亡者修福。如饷远人。无不获果。又临终归戒。悔过修善。如负债人。依于王。又为亡人修。七分获一。若以亡者物施于三宝。功德力强。可?地狱。又逆修生七。其福无量。又明请十方僧。不择高下。次第供养无异想。其福最多。又为众说那舍长者。父母罪福因缘。说诸佛无上章句。

  灌顶章句?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佛游维耶离乐音树下。文殊问往佛名字。及清净庄严。佛举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上愿。其国犹如无量寿国。日曜月净二菩萨。补佛处。愿生西方弥陀国者。闻是佛名。有八菩萨迎令往生。

  一心奉请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

  序品。佛在树下。比丘大士天龙八部俱。文殊伽陀赞佛 陀罗尼品。佛入普随顺众生心行三昧。令诸众生见闻各别。顶放白光照诸刹。口青光照东方界。右肩金光照南方界。背红光照西。左肩五色光照北。复入无有名字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三昧。大地六种动。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请问因缘。佛答四种。问诸佛境界三昧。何法为因。何为根本。云何修习究竟。佛言深三昧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以为究竟。又明一切智体当何所求。一切智智于何求。佛言当于心求。从心而生。此心同虚空相。虚空性即心性。如其心性。即菩提性。菩提性即陀罗尼性。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问斯义甚深。难通达难入。若未成菩萨功德之人。则无利益。佛言。若欲成就无上菩提。应先发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至诚忏悔。运想供养。劝请诸佛。回向随喜愿灭诸障。并说回向陀罗尼。

  唵。娑么啰。娑么啰。微么曩娑啰。摩诃斫迦罗。嚩。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告众。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顺世谛。说一乘法。观想此身。次第成就五如来身。此不思议三昧。或有诸根不具。或五无间业。或旃陀罗。皆可趣入。除五种人。一不信。二断见。三常见。四邪见。五怀疑。五种人无慈悲故。若有暂修此三昧者。于身心轻安时。复生五种三昧。一刹那。二微尘。三渐现。四起伏。五安住。无数三昧无数陀罗尼皆悉现前。又明八陀罗尼。能令菩萨总持佛法。辩才无尽。众生乐闻。一大声清净自在陀罗尼门。二无尽宝箧陀罗尼门。三无边漩复陀罗尼门。四海印陀罗尼门。略说四十二字印。五莲华庄严陀罗尼门。六能入无著陀罗尼门。七渐渐深入四无碍智陀罗尼门。八一切诸佛护持庄严陀罗尼门 大悲胎藏出生品。文殊问大悲复以何为本。佛言。以众生受苦为本。苦以烦恼为本。烦恼以颠倒邪见为本。邪见以虚妄分别为本。虚妄分别。非有根本。无有色相。难知难断。菩萨如是起大悲心。劳谦忘倦。复起十六大悲之心。一断身见。二破边见。三除四倒。四除我我所计。五裂盖网。六破六着。七除七慢。八远邪径。九离贪爱。十除瞋恨。十一令舍恶友近善知识。十二令断名利。十三令除诸见。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狱。十五令绝魔罥欲缠。十六令闭三恶入涅槃门。住是十六大悲。即能建立三十二种不共事业 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为文殊说如来大悲海门一滴之相。二乘如割皮肤。菩萨如割脂肉。如来大悲深彻骨髓。栴檀舍佛。为调伏非非想天一众生故。留身八万四千大劫。以度脱之方入涅槃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明三十二种正觉甚深事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也 菩萨璎珞庄严品。为文殊说。一戒二定三慧四陀罗尼。各各增一至十 大光普照庄严品。八种光。一念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谛七神通八修行。各有多种 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为般若峰菩萨。广说般若母。及般若所生事业。又为无畏辩才菩萨。说般若峰能名之因 陀罗尼功德轨仪品。为金刚手说唵字三和合义。谓婀乌莽。金刚手问。诸佛等视众生。云何但言守护国王。佛言如婴孩病。令母服药。次说金刚城大曼荼罗轨仪法则。金刚手次说陀罗尼供养。及念诵法。佛赞助之。兼明陀罗尼具足六度。又明六年苦行。不得菩提。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乃成菩提 阿阇世王受记品。王问陀罗尼及曼荼罗。既有无量功德。何以国中灾难无量。佛出其过。引迦叶佛时。讫哩枳王所得二梦。皆释迦末法时兆。又问恶众生入三涂。云何知。谁能见。佛言。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相。当生畜生。见五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王念是实是虚。忽有地狱种种恶相。方乃决定三归五戒。以菩提心回向众生。佛赞慰言。譬如铁丸。投水则没。若为钵器。置水则浮 如来嘱累品。文殊广叹陀罗尼。佛较量功德。唱募流通。七十俱胝菩萨。四王。帝释。大梵王。兜率天子。商主天子。魔波旬。夜摩天王。慈氏。大迦叶。各发愿。佛赞印之。文殊问经名。佛言具千名字。略举十名。复问。乃决定举今一名。

  一心奉请七佛所说神咒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东晋录。一名广济众生神咒。

  七佛各说咒。菩萨各说咒。诸天仙星各说咒。菩萨各说誓愿及偈。金刚藏说五疑五信二十五王三昧。护戒归神。护伽蓝十八神。并四天王说大神咒经。

  一心奉请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及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摩竭提国。应无垢妙光婆罗门请。中路见一旧塔。旋绕供养。悲泣雨泪。十方诸佛。亦皆雨泪。金刚手问故。佛乃说此心咒。劝人造塔供养。

  一心奉请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金刚手请说咒。护众生。不为恶星宿所害。

  一心奉请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

  佛在妙高山。敕金刚手说咒安慰天龙夜叉等。

  一心奉请佛说大金刚香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但一咒降伏诸天宿曜。无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及佛说智炬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日月天子宫。说佛菩萨名及咒。普贤言二十一日。六时持诵。至心忏悔。能破阿毗地狱。复说一咒以护之 第二译。佛住日月宫。四方佛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咒。普贤赞劝受持。

  一心奉请诸佛集会陀罗尼经。及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息除中夭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与智藏译。第三施护译。

  佛在恒伽河边。为众生除死怖。弹指集十方佛。同声说咒。金刚密迹及四王。亦各说咒。次说坛法 后二无坛法。

  一心奉请十二佛名神咒较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及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为弥勒说东方三佛。余九方各一佛名。及陀罗尼。

  一心奉请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及佛说持句神咒经。佛说陀邻尼钵经。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第四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第二亦名陀罗尼句经。

  佛在祗园。东方最胜灯王如来。遣上菩萨来此说咒。次阿逸多菩萨。文殊释迦菩萨。及四天王。亦各说咒。

  一心奉请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及华聚陀罗尼神咒经。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第三第四附东晋录。

  佛在阿耨达龙王宫。师子游戏菩萨问佛功德。及供养功德。佛为分别。并说咒劝持。

  一心奉请救济苦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逝多林。不可说庄严菩萨。问济苦众生法。佛为说不动如来灭恶趣王如来二咒。

  一心奉请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及佛说孔雀王咒经。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大金色孔雀王咒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第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华梵音声稍别。第四东晋西域沙门帛尸犁蜜多罗译。第五译同。第六姚秦北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此三皆前经之少分。

  佛在祇园。莎底比丘被蛇螫。阿难求救。佛说大孔雀明。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此经。安定神明。盛陈供养。所以慰群灵者甚至。故能普消毒害。各罄功德。尽发大悲神用矣。

  一心奉请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一心奉请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种植一切善根。满一切愿。

  一心奉请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向妙吉祥。说无量寿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一心奉请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忉利。帝释为修罗败。佛说此陀罗尼。书旌旗上。一切怨敌。无能胜者。

  一心奉请佛说胜庄严陀罗尼经。及佛说宝带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迦毗罗城。罗睺童子卧时。被恶罗刹所娆。佛为说咒护之。又说结界陀罗尼。慈氏梵王。亦各说咒。

  一心奉请大吉义神咒经(拜观同上)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先说归命烧香。请三宝。及天龙各各咒法。次明天帝释为修罗所败。佛为说大结界咒。次有一切天龙鬼神。次第助佛说咒。佛乃说所办之法。

  一心奉请金刚光??止风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及大身孽噜荼并诸天王。各说调伏恶龙止风雨法。

  一心奉请佛说圣多罗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佛在香醉山。为五髻乾闼婆王。说圣多罗菩萨咒。及颂赞。持者能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说菩萨一百八名咒持者得生极乐世界。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苏珂嚩帝佛刹。观自在请说咒。令众生获大富贵。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安乐世界。向无畏观自在。说三十八吉祥名号。及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赞叹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说此咒。能除贫穷一切不祥。

  一心奉请大乘八大曼荼罗经。及佛说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有八菩萨赞。

  佛在补陀落迦山。宝藏月光菩萨请说。先于中心安佛。次安八大菩萨。所谓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曼殊室哩除盖障地藏。共有九咒。

  一心奉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睹货逻国沙门弥陀山等译。

  佛在迦毗罗城精舍。劫比罗战荼婆罗门七日后当命终。有善相师告之。因恐惧来见佛。佛敕令修理古塔。念诵神咒。增长命根。生极乐国乃至成佛。遂说塔及咒法。

  一心奉请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灵山。圣观自在请佛说此。复说胜妙般若波罗蜜多陀罗尼。

  一心奉请诸佛心印陀罗尼经。及诸佛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第二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兜率天说二咒。闻者不生魔界速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及佛说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舍卫国。向阿难说四方电名。并说神咒。观自在金刚手梵王帝释。亦各说咒亦敕龙中说一咒。与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幅所说仿佛。

  一心奉请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如来方便善巧咒经。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三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维罗莎山顶。一比丘为病困。一比丘被鬼挠。虚空藏求佛。佛现神力。七佛皆于空中。各说一咒 隋译同。宋译。有比丘裸形叫。唤及虚空说咒事。

  一心奉请佛说救???口饿鬼陀罗尼经。及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尼拘律园。阿难独居。念所受法。于夜三更。见??口饿鬼。怖而问佛。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即今变食真言。并说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若施鬼持七遍。仙等十四。三宝二十一。焰口法起焉。第二译缺四佛名号。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教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有启请法。破地狱印咒各一。召饿鬼印咒各一。召罪印咒各一。摧罪印咒各一。净业印咒各一。忏悔印咒各一。甘露印咒各一。开咽喉印咒各一。七如来名号发菩提心印咒各一。受三昧耶戒印咒各一。施食印一咒二。普供养印咒各一。奉送印咒各一。

  一心奉请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及护命法门神咒经。善法方便陀罗尼经。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三四附东晋录。

  佛在成正觉地。金刚手请说妙咒。佛放眉光。集十方佛赞助。次明二十功德。第二译。多诸咒。如金刚手。梵王。帝释。四王。鬼子母。金刚手。大自在天。童子将军。月光天子。观自在。慈氏。雪山。大药叉。金刚商羯罗天女。金刚军。金刚使者。各说咒。佛印赞之。三四译。助咒少。

  一心奉请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并念诵观行。及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第二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第三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陀罗尼。第二译。缺观行法。

  水陆道场**宝忏卷第一之中

  水陆道场**宝忏卷第一之下

  一心奉请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为慈氏说咒。慈氏立誓。?苦受记。

  一心奉请佛说百千印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共有三咒。应书供塔中。

  一心奉请六字大陀罗尼咒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亦是为救阿难故说。

  一心奉请六字咒王经及六字神咒王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第二附梁录。咒稍多。

  因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咒以破之。

  一心奉请佛说圣六字大光明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二咒。

  一心奉请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

  一心奉请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祗园。说咒救阿难病。

  一心奉请佛说疗痔病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共有二咒。

  一心奉请佛说善乐长者经。及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一心奉请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能除六根病。得六根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宝生弥陀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持诵者能灭一切罪。得天眼清净。

  一心奉请佛说尊胜大明王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为阿难说咒。亦是过去七俱胝佛所说。

  一心奉请佛说金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说咒。亦说功用。

  一心奉请佛说持世陀罗尼经。及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三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建碟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病愈贫灭罪安危之法。佛说此也。

  一心奉请圣持世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先说持法。后说印咒。

  一心奉请佛说圣大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事。

  一心奉请宿命智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持者。能知宿命。

  一心奉请佛说钵兰赊嚩哩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

  一心奉请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妙色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出生饮食施鬼神。可用之。

  一心奉请佛说大七宝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

  以七佛功德。令众生除怖畏。

  一心奉请佛说旃檀香身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法贤译。

  诵者得见观自在。亦治恶癞疮癣。

  一心奉请佛说无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为比丘众说。

  一心奉请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等译。

  佛为帝释说。

  一心奉请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及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代失译人名。即流通之消灾经也。第二有九曜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共说十咒。

  一心奉请佛说六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净居天上说咒。持者速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善夜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栴檀天子。觉悟比丘。令其问佛。佛为说经并三咒。

  一心奉请胜幢臂印陀罗尼经。及妙臂印幢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释玄奘译。

  唐大慈恩寺实叉难陀译。

  因大梵王及观音问。说此咒。持者更不受恶趣生。

  一心奉请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普贤入三昧。一切佛摩顶赞之。乃放光说咒。

  一心奉请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为阿难说。持者消灭根本罪业。积多功德。

  一心奉请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处。因大梵王启请。说咒拔罪。

  一心奉请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洛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持此咒。如持洛叉佛无异。

  一心奉请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持一洛叉。得见慈氏。持二洛叉。得见观自在。持三洛叉。得见无量寿佛。

  一心奉请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义净译。

  佛于净居天上。说咒。曼殊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佛为说大咒王。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拜观同上)

  义净译。

  佛在竹林。入能断惑离垢三昧。地动众集。执金刚请说经。三止之后。乃说二种四法。观世音赞此法门。法师及供养者当生极乐。次说胜妙陀罗尼。及说坛仪。

  一心奉请庄严王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义净译。

  佛在布怛落迦山。为观音文殊。说往昔所持咒。持者当生极乐。及得无量功德。即时大地震动。佛乃说咒。并说持法。

  一心奉请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及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释。第二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为金刚手。说易成无损之兆。

  一心奉请佛说如意宝总持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天宫。妙住菩萨问。有人受持如意宝总持章句。何不见三世佛。佛言住福业故。疑未断故。虽受持非受持。住有为心。无善巧智无方便故。此经无咒。

  一心奉请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及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邻尼经。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经。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舍利弗陀罗尼经。出生无边陀罗尼经。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咒作华言。第三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陀罗译。亦作华言。第四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华梵双具。止四十八句。第五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末陀罗译。但华言四十八句。第六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七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第八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咒有八十九句。第九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将涅槃。敕目连集一切声闻缘觉。敕菩萨集十方大士。佛为舍利弗说陀罗尼。及修行种种四法并然灯弥陀闻法得菩提事。

  一心奉请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及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佛说大陀罗尼佛法中一字心咒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经文未尽。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即护身真言也。第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四宝思惟译。有画像护摩等法。

  序品。佛住净光天。眉间光照开华世界。开华主佛所。妙吉祥童子。令来会中。彼佛先为说三真言。次来此会。入三昧普召佛菩萨等同来集会。妙吉祥略说真言行义法句。从一至八 菩萨变化仪轨品 曼拏罗仪则品 上品?像仪则品 中品?像仪则品 下品?像仪则品 第四?像仪则品 第一成就最上法品 第三成就最胜法品 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 数珠仪则品。金刚子印捺啰子菩提子槵子。西枝北枝东枝皆好。南枝不可用 护摩品 曼罗拏成就法大轮一字明王画像仪则品 一切法行义品 法义 品随业因果品 阴阳善恶徴应品 略说大轮一字品 略说一字大轮王画像成就品 一字根本心真言仪则品 妙吉祥心么字唵字成就法仪则品 妙吉祥六字心真言品 地位时节仪则品 执魅者仪则品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像无数功德祥瑞品 生无量功德果报品 说印仪则品。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咒曰阿啰跛者娜。具有坛法持法。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在净居天。光照文殊顶。文殊复以光照金刚密迹主顶。金刚请问法灭之后。云何文殊广利众生。佛言。当于东方大振邦国五顶山。游行居住。有秘密心咒。并绘像坛印等法。先说十八大陀罗尼。次说八字秘密心陀罗尼曰。

  唵阿未啰吽却哳啰

  次说画像法坛法印法。

  一心奉请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于净居天宫。命文殊说威怒王胜根本真言。

  一心奉请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威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真言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罚难调伏者。又答寂静慧菩萨问。复说诸调伏法 此出三十一六足本尊品三十二阎曼德迦忿怒王品。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净居天宫。金翅鸟王对文殊说真言密行。

  一心奉请文殊问经字母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告文殊。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义。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及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译同。佛在救鸽城。为阿难陀及大众。说往昔传教比丘。遇神人说咒。神人即文殊也。第二言苾刍往支那。路中见大人。知是文殊为说咒。

  一心奉请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及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不空罥索咒心经。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等译。二阇那崛多等。三玄奘。五施护。四同第一。

  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佛在补陀洛山。众集。观音白佛。说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 秘密心真言品 秘罗成就真言品 秘密印三昧耶品 法界密印庄严品 罥索成就品 护摩增益品 秘密灌顶品 三三昧耶像品 护摩安稳品 清净无垢莲华王品 广大解脱曼拏罗品 最胜明王真言品 奋怒明王品 悉地王真言品 唐博摩尼香王品 金刚摩尼药品 如意摩尼瓶品 如来加持品 溥遍心印真言出世间品 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品 陀罗尼真言辩解脱品 最上神变解脱坛品 光??真言品 出世解脱坛仪品 一切菩萨敬礼解脱三昧耶真言品 出世解脱坛印品 出世相应解脱品 根本莲华顶陀罗尼真言品 十地真言品 世间成就品 莲华顶阿伽陀药品 护摩成就品 根本莲华坛品 根本莲华顶像品 神变密印品 神变真言品 多罗菩萨护持品 大众护持品 溥遍解脱陀罗尼真言品 溥遍解脱心曼拏罗品 溥遍轮转轮王阿伽陀药品 溥遍轮转轮王神通香品 如意阿伽陀药品 无垢光神通解脱三昧耶像品 大奋怒王品 一切种族坛印品 大奋怒王字轮真言三昧耶品 大奋怒王真言护持品 执金刚秘密王问疑品 广大明王央俱舍真言品 广大明王摩尼曼拏罗品 广大明王三三昧耶品 广大明王阿迦陀药品 广大明王央俱舍罥索曼拏罗品 广大明王图像品 大可畏明王品 然顶香王成就品 黑药成就品 护摩秘密成就品 斫刍眼药成就品 神变阿伽陀药品 召请诸天密护品 大可畏明王像品 大可畏明王坛品 清净莲华明王品 灌顶真言成就品 灌顶曼拏罗品 不空摩尼供养真言品 祈雨法品 清净莲华明王成就法品 功德成就品 供养承事品 明王曼拏罗像品 亩捺罗印品 密仪真言品 嘱累品。

  第三译咒夹华言。第二译以下四种。皆前经之母陀罗真言序品也。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舍卫。菩萨大地男女集。地狱出光。照园。现大庄严。除盖障菩萨问。佛言观自在历劫救苦。住种种三昧。身诸毛孔具希有功德。普贤行十二年不得边际。次求六字大明陀罗尼。并见波罗奈城法师。佛告阿难。伽蓝中造业受报。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受记品。及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同。

  世尊遍观净居天宫。赞叹观自在菩萨受成佛记。观自在入普光明多罗三昧。从右目童放光。流出妙女。普告众生。誓度苦海。遍游世界。还至佛所。礼观自在。持青莲华。瞻仰而住。观自在说偈咒 曼荼罗品 画像品 第二画像品 发遣圣者陀罗尼 一髻罗刹陀罗尼。

  一心奉请叶衣观自在菩萨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极乐世界。金刚手请观世音。说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

  一心奉请阿唎多罗尼阿噜力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说咒曰。

  唵阿噜力迦娑嚩诃

  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

  一心奉请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佛在宝峰大山宫殿。观自在说心真言。头顶眼等十五真言 成就事品 成就如意宝品 疗一切病品 一切有情敬念品 义利成就品 成就轨仪品 普通成就品 成就心真言品。

  一心奉请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与无量持明仙绕佛。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遍莲华部一切念诵法。

  一心奉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磨译。

  佛在补陀洛迦山。观音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总持王问佛。佛言安乐众生。故密放光。观音即白佛说咒。为大梵王说咒形貌。又为阿难说种种求愿治病之法。四十手功德。日光月光二大士。各说咒护持咒人。

  一心奉请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及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

  咒共十四。印共二十五。与大悲咒不同。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菩提流志译。

  佛在极乐。观音说此陀罗尼。及说四十八印法。疗一切病坛法。

  一心奉请如意轮陀罗尼经。及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拜观同上)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第三唐迦湿密罗国沙门宝思惟译。皆少略。第四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此经出大莲华金刚三昧耶加持秘密无障碍经 序品 破业障品 诵念法品 印法品。共三十印 坛法品 佩药品 含药品 眼药品 护摩品 嘱累品。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佛初成道。观自在说咒。受持者当得成佛。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及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

  佛在灵鹫山。观世音说一根本咒。一结界咒。一奉请咒。

  第二译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一心奉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救毗舍离国病。佛说西方一佛二菩萨名。即得见佛菩萨。菩萨大悲为说神咒。

  一心奉请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佛在鹿野苑。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用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其妹劝令见佛。佛说其故。且为说妹等夙缘。大意菩萨问用常住物果报。佛言堕阿毗。又问救济之方。佛乃三请观自在菩萨说咒。并画像念诵曼拏罗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鹫峰。观自在从顶化出罗刹王。说咒降伏诸恶鬼神。并说坛法。

  一心奉请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金刚仪轨会。世尊在三十三天。与一百六十万俱胝那庾多大菩萨众及金刚明妃金刚执持天王天女等俱。金刚手菩萨说秘密心明及曼拏罗颂 金刚破恶大仪轨会。亦金刚手说 转字轮曼拏罗会。妙吉祥。诸欲自在。欢喜王。虚空藏。大光。宝幢。极喜根。圣观自在。金刚轮。金刚法。金刚无言。金刚巧业。金刚护。降诸魔。一切如来金刚拳。诸菩萨。各说大明。及曼拏罗仪轨。金刚手又说大明及曼拏罗仪轨。一切如来答金刚手十三问。又告释梵诸天。令各说心明仪轨。

  一心奉请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广严城。口放光。印捺罗部帝天子请法。佛先为说往缘。次敕金刚手。授以秘法。兼说弟子八事及二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一心奉请妙臂菩萨所问经。及苏婆呼童子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第二唐中印度沙门轮迦波罗初译。

  得胜师助伴速获悉地分。妙臂菩萨以持诵成就不成就为问。金刚手答。当离烦恼。起深信。发菩提。重三宝。信于我。归命大金刚族。远离十不善业。常离愚痴邪见。当须入彼三昧耶大曼拏罗。承彼圣力加被。仍须发勇猛心。发菩提心。唯信于我。不信外道天魔等。先须求依戒德清净福德最胜阿阇黎。譬如种田。须依好地。若有宿业。须取胜地。作塔安像。供养赞叹忏悔持诵。又须具助伴。如车二轮 选求胜处分 分别数珠持心离障分。凡持诵时。真言印契。收摄其心。贪瞋痴等若盛。应作不净慈悲缘起等观。一切善法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如众流归海。又不应为小妨大。又应远离八法。又不得吃供养残食。及鬼神残食 金刚杵频那夜迦分。先分别?折罗法。次明作障频那夜迦有其四部。唯大明真言能退之。又持诵供养护摩等时。若不依法。及缺仪则。或复行人心有疑惑。或复谈说世间俗事。彼作障者即得其便。次说护身之法。令不得便 分别悉地相分。不应于真言曼孥罗加减传授。又不得以此法彼法而相回换。当具二法。悉地乃成。一者行人具足戒德。勤精进。不贪嫉。不吝惜。二者真言文句满足。声相分明。复不得缓急。其声和畅。勿高勿默。又不得心缘异境。及杂语间断 知近悉地分。欲具首悉地。先须具持八戒。四日或三日或二昼夜。仍须断食。方求悉地 说成就分 召请钵天说事分 说诸遮难分 说圣道分。即八正道 分别诸部分 说八法分。成就法。上三中三下二。不应求下品也 第二稍详。

  一心奉请苏悉地羯罗经(拜观同上)

  输迦波罗译。

  请问品。忿怒军茶利菩萨。请问执金刚 真言相分。执金刚明此经五种庄严。一大精进。二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诸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持诵余真言不成就者。当兼持此经根本真言 分别阿阇黎相品 分别持诵真言相品 分别同伴相品 拣择处所品 分别戒法品。具明种种不应为事。有净水净土洗浴漱口一切真言 供养华品 涂香药品 分别烧香品 然灯法品 献食品第十三其十三十四十五落去 分别成就品 奉请品 供养品 光显品 本尊灌顶品 祈请品 受真言品 满足真言品 增力品 护摩品 备物品 成诸相品 取物品 净物品 物量品 灌顶坛品 光物品 分别悉地时分品 圆备成就品 奉请成就品 补阙少法品 被偷成就物却徴法品 成就具支法品。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十方广颂中略出。

  佛敕金刚手。说念珠功德胜利。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纯说降伏成就法。

  一心奉请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阿质达霰译。

  摩醯首罗大部多主问。金刚手为说乌枢瑟摩秘密曼荼罗法。能成一切种种事业。

  一心奉请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共遍智译。

  金刚手说圣者无动心。及立印结界护摩等法。

  一心奉请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为未来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者。又为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者。说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是故说此无比大威德圣迦抳忿怒法。

  一心奉请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手赞说忿怒王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曼拏罗分 一切成就法分 观想分 画像仪轨分 护摩法分 观想成就分。

  一心奉请金刚萨捶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法贤译。

  纯说种种成就法。

  一心奉请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灵术要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无能胜译。

  佛临涅槃化现力士。降螺髻大梵。其时大梵纵部下凌蔑三宝。往者皆屈。故现为四头八臂金身赤发身以咒降之。腾身飞往日月无光。大梵恐惧尽悔其所作。

  一心奉请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阿质达霰译。

  即续前经。明诸符印。

  一心奉请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多天。金刚手请说。

  一心奉请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拜观同上)

  出金刚顶经成就一切义品。唐中印土沙门输迦波罗译。

  佛从诸波罗蜜平等三摩地起。说咒并坛法印法。

  一心奉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王说一咒。

  一心奉请香王菩萨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一咒。二行法。诵者大获果报。

  一心奉请智慧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童子相菩萨请说此咒。

  一心奉请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及佛说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佛说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佛说摩利支天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二附梁录三四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先为苾刍说菩萨名及咒。次说种种护摩仪轨。

  一心奉请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最上成就仪轨分。佛在毗沙门宫。放光加被拏那天。令说心明 成就仪轨分  最上成就仪轨 最上曼拏罗仪轨成就法分 最上成就画像仪轨分 最上成就供养大明分 最上成就印相大明分 最上成就敬爱护摩法分 大明曼拏罗成就仪轨分。

  一心奉请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佛在棱伽国中说。

  一心奉请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那罗延天。请摩醯首罗天。说迦楼罗使者成办世间事法。

  一心奉请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竹林。大药叉女名欢喜者。说自心陀罗尼及爱子陀罗尼成就法。饶益有情。

  一心奉请诃利帝母真言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药叉女向佛说。真言保胎求男女等法。

  一心奉请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志译。

  大梵天王说鬼神名。及说咒以护童子。佛亦为说一咒。

  一心奉请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说十二曜母鬼执魅小儿之相。及说祭祀咒法。

  一心奉请千转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帝释在佛前说咒。

  一心奉请佛说毗沙门天王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给孤独园。毗沙门天王。于初夜分来说神咒。卫护行人。佛嘱比丘。受持。

  一心奉请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附梁录。与幻师咒缘起同。而说咒人及咒皆不同。

  一心奉请宝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安乐贫苦众生。

  一心奉请幻师颰陀神咒经(拜观同上)

  亦名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因救毒蛇咬。鬼神挠。贼所劫比丘。故说。

  一心奉请佛说大爱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祇园。大爱海神对佛说咒。解脱大海危难。

  一心奉请佛说陀罗尼集经。及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十一面神咒心经。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六字神咒经。大圣大欢喜双身毗那耶迦法(拜观同上)

  唐中天竺沙门阿地瞿多译。

  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 一切佛部内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 大轮金刚陀罗尼。诵三七遍。即当入一切坛。不成盗法 金刚杵功能法相品 般若波罗蜜多部 观世音部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 千转观世音菩萨心印咒 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品神咒品 马头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 诸大菩萨法会印咒品 金刚部 诸天部摩利支天经 功德天法 诸天等献佛助成三昧法印咒品 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咒品。

  第二译宇文周优波国沙门耶舍崛多等译。此经名金刚大道场神咒。有十万偈成部。出十一面观世音一品。从集经第四卷来。

  第三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同上。

  第四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从第五卷来。

  第五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从第六卷来。与文殊根本经中咒同。

  第六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从诸天下卷来。

  一心奉请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

  一心奉请佛说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说咒与之。

  一心奉请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及佛说檀持麻油述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第二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罗睺罗于寒林中。多被扰恼。佛为说咒。第二译夜被鬼神娆。佛咒护之。

  一心奉请佛说摩尼罗亶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灌顶神咒经第八卷别出。

  一心奉请佛说穰麌梨童女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

  一心奉请佛说安宅神咒经(拜观同上)

  出后汉录。

  佛在祇园。为离车长者子说。

  一心奉请佛说息除贼难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佛在摩伽陀国。阿难怖贼。佛为说结毗尼。

  一心奉请佛说辟除贼害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

  一心奉请佛说咒时气病经(拜观同上)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咒齿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咒目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咒小儿经(拜观同上)

  竺昙无兰译。

  一心奉请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给孤独园。向阿难说。

  一心奉请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能除毒虫等难。

  一心奉请咒三首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大轮金刚陀罗尼一 日光菩萨咒二 摩利支天咒三。

  一心奉请大悲神咒(拜观同上)

  不出译人名。

  单咒无文。

  一心奉请咒五首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能灭重罪千转陀罗尼。六字咒。七俱胝咒。一切如来随心咒。观自在菩萨随心咒。

  一心奉请种种杂咒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妙法莲华经六咒。旋塔灭罪陀罗尼。礼拜灭罪命终来迎咒。供养三宝咒。观世音忏悔咒。金刚咒。蛇咒。坐禅安稳咒。咒肿咒。治恶鬼病金刚咒千转陀罗尼。第一灭罪清净咒。第二咒。第三咒。第四咒。七俱胝佛神咒。随一切如来意神咒。六字陀罗尼咒。归依三宝咒。

  一心奉请最胜佛顶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天译。

  但有咒八十八句。

  一心奉请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但有咒。

  一心奉请金刚摧碎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但有咒。

  一心奉请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但有咒。

  一心奉请佛说宿命智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但有咒。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前有偈赞。

  一心奉请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拜观同上)

  法贤译。

  但有咒。

  一心奉请?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重译。

  一心奉请陀罗尼经诸部要目(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明瑜伽本经有五部。及四曼拏罗四印四眼一。百二十护摩等事要目。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习瑜伽仪 金刚界大曼拏罗毗卢遮那一切如来族秘密心地印真言羯磨部 三昧耶部 供养部。

  即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第一分修习仪轨也。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从卧起时印咒。乃至观五佛出生一切金刚菩萨。及入坛灌顶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十八会修行教法大意。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说礼佛菩萨名号。及忏悔发愿文。

  一心奉请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拜观同上)

  此于瑜伽大部中略出。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解释一切秘密最上名义。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依经具明课诵法事。

  一心奉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拜观同上)

  慈贤译。

  一讪底。当作圆炉。讪底。此云息灾。二补瑟致。炉如半月。或作八角。补瑟致。此云增益。三嚩舍。炉作四角。嚩舍。此云敬爱。四阿尾左啰。炉作三角。阿尾左啰。此云降伏。炉中烧一切物而作供养。各有咒印。名为护摩。护摩。此云火祭也。

  一心奉请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三藏大广智不空译。

  说毗卢遮那如来。三密修持大印等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法。

  一心奉请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说灌顶光真言求成就法。能灭重罪。能生极乐。

  一心奉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于彼经第七卷中略出。有七咒印。

  一心奉请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拜观同上)

  一名五支略摄念诵要行法。大广智不空译。

  有五咒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一心奉请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与一字奇特佛顶经后所附仪轨同。

  一心奉请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尸沙斫讫罗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概不出咒印。皆指本部及余部。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拜观同上)

  唐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

  护摩仪轨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

  一心奉请一字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内一字轮王根本咒。与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中根本咒同。

  一心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结坛等法。及四成就法。

  一心奉请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初有偈总摄行法。后一一别出。

  一心奉请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共不空译。

  报身佛从第四禅。下须弥顶。一切如来请转**。入忿怒三摩地。流出降三世金刚菩萨。苦治大自在天已。次入慈愍大三昧耶。说金刚寿命陀罗尼。令摩醯首罗复还得苏。证得八地。并说持诵之法。

  一心奉请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拜观同上)

  龙树菩萨于持明藏略出。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大明成就分 观智成就分 造?像分 作曼拏罗法分 护摩法分 持诵法分。

  一心奉请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有咒。有观门。

  一心奉请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说般若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一心奉请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第一明五菩萨现威德 第二建立曼荼罗轨仪 第三入道场轨仪 第四释陀罗尼文字观行法 第五明陀罗尼观想布字轮。

  一心奉请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先有归命二十八品颂。次明欲成就此法者。须具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如理作瑜伽观。四随法行修于奢摩他毗钵舍那。

  一心奉请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一心奉请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为令菩萨不受勤苦安乐相应。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说。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法门(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同遍智译。

  摧三世有毒。令即证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理观事仪皆悉明备。

  一心奉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善无畏译。

  说护身洒身涂地除萎华三摩耶灌顶结发献水。乃至五净等。各有真言手印三部或通或别之不同。

  一心奉请不空罥素心咒王经及不空罥索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第二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

  成就尊者说不空神咒功德分 成就受持供养神咒法分 成就亲见圣观自在菩萨法分 成就画像帧法分 成就使者能办事法分 成就驱策僮仆使者分 成就吉祥瓶法分 成就策使罗刹童子分 成就使死尸取伏藏分 成就入婇女室分 成就眼药分 成就除鬼着病法分 成就入坛法分。有地坛国坛民坛不同 成就调伏诸龙得自在分 成就见不空罥索王法分 成就见如来法分。

  第二译十六品同。十七心印品。沙门慧日翻二十二印。

  一心奉请瑜伽莲华部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亦观自在门。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及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导生极乐。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中唯白衣大白多罗及根本四咒。前数句与大悲咒同。

  一心奉请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有文无咒。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及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先有偈及种种印咒。次诵如意轮根本心随心三咒。

  一心奉请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最后如意轮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印。与上二咒同。

  一心奉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亦止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同上。后更有数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及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第二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初礼西方本尊。及至末后。常念本尊。无有间断。

  一心奉请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拜观同上)

  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大广智不空译。

  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

  一心奉请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此依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所立行法。明印等法皆七言咒。

  一心奉请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修普贤三昧。成普贤身。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礼四佛。修慈悲喜舍等。显普贤身智。

  一心奉请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一心奉请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拜观同上)

  亦名五字咒法。大广智不空译。

  说五字咒功德。及坛法画像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阿啰跛左曩。有梵字。有释义。

  一心奉请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一字真言有二。三字真言有一。五字真言有五。六字真言有六 加持灌顶瓶真言 菩提庄严成就真言 大圣曼殊室利菩萨赞叹 前后无文有梵字。

  一心奉请五字陀罗尼颂(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秘密法。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拜观同上)

  不出译人名。

  先明种种法。最后持五字陀罗尼。

  一心奉请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说持诵??鬘德迦明王真言仪轨。共有十分。

  一心奉请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先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

  一心奉请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法天译。

  成就一切吉祥事业。消除众罪。寿命延长。远离众病。

  一心奉请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令薄福人修之。罪灭福生成大悲智。凡财圣宝。利益无量。

  一心奉请大威怒乌刍涩摩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与经部大威力乌枢瑟摩名同。

  一心奉请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拜观同上)

  大广智不空译。

  明印咒观门。

  一心奉请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拜观同上)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菩提译。

  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

  一心奉请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及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展转校量推相于菩提子。并说外道置死子于树下得重生事 第二出天息灾新译文殊根本仪轨经中。

  一心奉请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拜观同上)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

  此与经部内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相同。而最初归命文殊及金刚手。似即观彼经以成行法。故入仪轨中。

  一心奉请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拜观同上)

  元土蕃沙门释智慧译。

  前有文殊菩萨发菩提心愿文。中明五智勇识真实名句。后有文殊一百八名赞。又文殊赞。哀请摄受偈发愿偈六波罗蜜偈回向文咒。

  一心奉请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拜观同上)

  元翰林学士安藏译。

  有二十二像。每像有七言颂四句。后有结偈真言。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如来顶轮王一百八名赞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纯偈赞无咒。

  一心奉请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前后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极乐。

  一心奉请七佛赞呗伽陀(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七佛及弥勒。并回向结赞。皆梵语。

  一心奉请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二种(拜观同上)

  二种皆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

  一心奉请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

  一心奉请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共二十会纯是梵语。

  一心奉请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八赞皆梵语。

  一心奉请圣多罗菩萨梵赞(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一心奉请犍椎梵赞(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一心奉请八大灵塔梵赞(拜观同上)

  西天戒日王制。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一心奉请三身梵赞(拜观同上)

  法贤译。

  此赞皆纯梵语。

  一心奉请受菩提心戒仪(拜观同上)

  普贤瑜伽金刚阿阇黎集。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先归命。次供养次忏悔。次三归。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颂长行两番明之。偈颂中五法各有咒。长行后列五佛名 以大菩提心受普贤金刚职。为秉密教者受持之本。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瑜伽集要??口施食仪轨(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拜观同上)

  无结集人名。

  一心奉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初分缘起品第一。佛住鹫峰。四众菩萨俱于师子座上。佛自敷尼坛。结加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起定。观十方。一切毛孔。出无数光。照大千界。乃及十方一切佛刹。遇斯光者。必得菩提。又演常光。出广长舌。杂色光现宝莲华。有化佛演般若。闻者必得菩提。复入师子游戏等持。令此大千及十方刹。六种动。恶道离苦。生人天。同来佛会。佛现本色身。令此界有情。悉皆睹见。诸天散华成华台。量等大千。此土庄严犹如极乐。又从面目放光照十方土。令彼此有情。互得相见。十方诸刹大菩萨各奉佛命。寄千茎金色莲华。佛受诸华。还散名土。华台诸佛。说大般若。必得菩提。此界犹如众。莲华世界普华如来净土。

  学观品第二。佛告舍利子。菩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谓以无所得而为力便。能满六度。以要言之。世出世法。皆但有名。实不可得。菩萨于名所名。俱无所得。以不观见。无执着故。如是智慧。胜声闻智慧不可比。以能成胜事故。声闻如萤。菩萨如日。从初发心乃至菩提。常与二乘。作真福田。已报诸施主恩。

  相应品第三。谓与一切蕴处界乃至无上菩提空相应故。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亦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善立有情于涅槃界。魔不得便。烦恼伏灭。佛菩萨护念。设有罪业。转现轻受。不见诸法与空相应。不见空与诸法相应。毕竟不起悭贪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障碍之心。六度任运现前。无有间断也。

  转生品第四。舍利弗问。般若菩萨。没何处生此。没此生何处。佛答之。比丘新净衣献佛。发无上心。佛为授记。有无量有情。愿生十方净土。亦记之。

  赞胜德品第五。舍利目连迦叶善现等。同赞菩萨般若。佛印成之。

  现舌相品第六。佛现广长舌放光照诸刹。菩萨诸天云集供养。化成台盖。遍覆佛土。遂有悟无生忍授记成佛者。

  教诫教授品第七。菩萨但有名。般若但有名。如是假名不生灭。不在内外中间。菩萨于一切法。名假法假教授假。应正修学。菩萨于一切法。住无分别能修六度。乃至三智。善达实相。复次于名假施设。法假施设。如实觉。不着色乃至不着方便善巧。以一切法无所有。能着所著着处着时不可得故。佛问即色等是菩萨否。离色等是菩萨否。善现答之。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诸法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非离有为施设无为。非离无为施设有为。心不惊不恐不怖。亦不沉没。亦不忧悔。

  劝学品第八。舍利弗问顶堕。答言。无方便善巧。住三解脱而起想着。是为顺道法爱。如宿食为患。善现又言。菩萨若学般若。则为遍学三乘。亦于三乘法皆得善巧。

  无住品第九。菩萨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作此观时。于一切法。心无行处。是名无所摄受三摩地。

  般若行相品第十。何者是般若自性。乃至自性相亦离相自性。相自性亦离自性相。菩萨应如是学便近一切相智得身语意清净。得相清净。不堕胎生。不生恶趣。乃至菩提。常不离佛。若于色住想胜解。便于色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

  譬喻品第十一。善友之相。虽说一切法不可得。而劝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二乘。唯令证得一切智智。

  菩萨品第十二。菩提不生。萨埵非有。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如空中鸟迹句义。幻事等句义。

  摩诃萨品第十三。于大有情众而为上首。

  大乘铠品第十四。不擐功德铠。是为擐大乘铠。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辩大乘品第十五

  赞大乘品第十六。菩萨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学一切智智。无取着故。速得圆满。

  随顺品第十七。若大乘。若般若。其性无二。无分别故。

  无所得品第十八

  观行品第十九。色等皆入不二无妄法数。

  无生品第二十。非于无生法中。见有六趣受生差别。非于无生法中。见有诸佛证无上菩提。转妙**。度无量众。但随世间言说施设。乃至于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学道品第二十一。以有所得而为方便。着三轮而行施者。名为世间三轮清净。以大悲为上首。所修施等。普施有情。于诸有情。都无所得。虽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无上菩提。而于其中不见少相。由都无所执而行施等。名出世间波罗蜜多。若菩萨闻说般若。心无疑惑。亦不迷闷。当知住如是住。不离大悲着意。以有情等非有故。作意亦非有。

  天帝品第二十二。如来之心。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

  诸天子品第二十三。有诸天子。窃作是念。诸药叉等。言辞咒句。虽复隐密。而尚可知。尊者于此般若。虽以种种言词显示。而我等辈竟不能解。善现告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

  受教品第二十四。能信受人。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色等。亦不以色等分别空不空。

  散华品第二十五

  学般若品第二十六。若菩萨于一切法不见若生若灭等而学般若。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故。

  求般若品第二十七 叹众德品第二十八

  摄受品第二十九

  较量功德品第三十。不以获相好身。说名如来。但以一切智智。说名如来。一切智智及相好身并设利罗。皆以般若为根本故。是故书经福多。以一切善法。皆从般若而出生故。又十方有情。发心定趣无上菩提。而由远离甚深般若方便善巧。多分退堕二乘地中。依因般若大咒王故。一切胜因胜果。出现世间。

  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若菩萨久修行六度。曾供养佛。宿植善根。久发大愿为诸善友所摄受。善学诸法自相空义。能于所缘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发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复次。不应为新学菩萨宣说般若。乃至一切法自相空义。以虽有少分信敬爱乐。而闻已寻皆忘失。惊疑恐慑。生毁谤故。

  赞般若品第三十二。若菩萨起如是想。般若与一切法合。般若与一切法不合。是俱弃舍般若。远离般若。

  谤般若品第三十三

  难信解品第三十四。此品共一百三卷。明一切法互摄互融。

  赞清净品第三十五

  着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于此般若。取名取相。耽着般若。或恃此般若而生憍慢。不能证得实相般若 若人住如所说甚深般若。即为守护。一切求便欲害。终不能得。若欲守护。无异欲护虚空。

  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于六斋日。读说般若。诸天来听。获胜功德 尔时诸天散华庆慰。唱言。今见第二转妙**。佛告善现。如是**。非第一转。非第二转。

  波罗蜜多品第三十八

  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

  魔事品第四十

  佛母品第四十一。由不缘色等故而生于识。是为不见色等故。

  不思议等品第四十二

  办事品第四十三 众喻品第四十四

  真善友品第四十五 趣智品第四十六

  真如品第四十七。诸天言。经作是说。色等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等。若色等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亦无穷尽。

  菩萨住品第四十八

  不退转品第四十九。菩萨如是实知异生地。二乘地。菩萨地。佛地。于诸法真如无所分别。以无所得为方便。若无利义。终不发言。不观视他好恶长短。平等怜愍而为说法 得无生忍。名不退转。远离二乘地。决定退舍。以退转故。名不退转。

  巧方便品第五十。如然灯。为初??能燋炷。为后??能燋炷 昼时入三三摩地。若有增益。彼梦中入亦有增益。

  愿行品第五十一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授天女菩提记。

  善学品第五十三。如坚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地。虽依空戏。而不住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

  断分别品第五十四 巧便学品第五十五

  愿喻品第五十六 坚等赞品第五十七

  嘱累品第五十八 无尽品第五十九

  相引摄品第六十

  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若时菩萨不思惟色等。是时便能增长所种善根。便能圆满波罗蜜多。便能证得一切智智。是菩萨。不见有法可于其中而起执着及安住故 般若是一切种白法根本。若退般若则为退失一切白法 甚深般若。随所行处。余善皆从。随所至处。余善皆至 般若如善御者。御余善法。行于正道。至一切智智 诸无生道。声闻道。独觉道。非菩萨道。自利利他道。一切智智道。不住生死及涅槃道。是菩萨道。甚深般若能为大事。示现道非道相令菩萨知。速证一切智智 善寂慧佛留化半劫。作诸佛事。应信诸法皆如变化 善现问。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萨为何事故。发菩提心。勤苦修行。佛言以一切法但有名相。假施设。名相性空。诸有情类。颠倒执着。生死不脱。是故菩萨发心行行。证得一切相智。以三乘法。度脱令出生死。入涅槃界。而诸名相无生无灭。亦无住异施设可得 一切智。共二乘。道相智。共菩萨。一切相智。是如来不共妙智 佛言。我依世俗。言说显示。不依胜义。非胜义中。有语言路。

  实说品第六十二。佛言。譬如良田种树。是人虽复不见此树根茎枝叶华果受者。而种树已。溉灌守护。渐得生长。众人受用。愈疾获安。菩萨亦复如是。虽不见有有情佛果。而为有情求趣菩提修满证入。令诸有情。受用佛树。叶饶益者。脱恶趣苦。华饶益者。生人天中。果饶益者住三乘果。是诸有情。得成佛已。复用佛树枝叶华果。饶益有情。虽作如是大饶益事。而都不见真实有情得涅槃者。唯见妄想众苦寂灭。

  巧便行品第六十三 遍学道品第六十四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

  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何故无所得者皆无差别。佛言。不得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而行布施。乃至不得一切佛法。而得无上菩提。菩萨行是无所得般若。魔及眷属。所不能坏。

  无杂法义品第六十七

  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譬如化佛。教所化众。虽不分别破坏法相。而能如实安立有情。住所应住。虽于有情及法。俱无所得。而令有情。解脱妄想颠倒执着 依世俗谛安立。不依胜义。胜义谛中。不可说有因果差别。问。若依世俗安立因果。不依胜义者。愚夫异生。有三乘果。佛言。愚夫异生。不如实知世俗谛及胜义谛。无圣道。无修。焉有圣果。圣者如实知二谛。得有圣果差别。菩萨自于诸法无所执着。亦能教他于法无所执着。无执着故。于一切法皆得无碍。

  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云何于一切法善达实相。如佛所变化者。不行于贪等。乃至不行于道果。于一切法皆无所行。是谓善达诸法实相。谓于法性都无分别 若一切法如梦幻等。所化有情住在何处?济令出。佛言。住在名相虚妄分别。?济令出。是客。是假 虽教安住无相界中。而不令其堕二边执。谓此是相。此是无相以诸法中无少实事。是故以无相为方便。能圆满般若等诸善法。亦令他满。

  不可动品第七十。善现言。若有情及施设皆不可得。为谁修般若。佛言。以实际为量。故修般若。安住有情于实际中。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住。终无改转。尚无我等。况有色等。诸法诸趣。生死解脱。唯依世俗。假说为有。

  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十恶是粗重。五分不清净。六蔽离三十七品等。小乘果证。起色等想。皆名粗重。远离是已。自行施等。教他亦尔。持此善果。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所求。严净佛土。

  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如来聚正定聚。为利乐有情。由故思愿受傍生身。不为傍生过失所染。又引发神通。由遍观空方便善巧。若离神通。如鸟无翅。

  无住自性品第七十四。有情不尽空理。造诸业。堕三涂。生人天。不动生上二界。无漏得二乘果。若自法性。自相皆空。或入菩萨地。或证佛菩提。

  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

  无动法性品第七十六

  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往昔精进。闻空中声。东行。有佛现。为说五百逾缮那。有妙香城法涌菩萨。常啼遂行。卖身。帝释化少婆罗门。买其髓血。将剖心。有长者女。宿善根力。止之。白父母。同往妙香城。见法涌。

  法涌菩萨品第七十八。法涌说诸法实性皆不动。作种种喻。入定七日。长者女及常啼皆七日不坐卧。求水洒净。魔隐其水。乃刺血用之。化作栴檀汁。七日。法涌出定说法。

  结劝品第七十九。先向善现结劝。次嘱阿难受持  以上共四百卷。为第一分。

  第二分

  缘起品第一 欢喜品第二。欲疾证一切智智。成就无量功德。当学般若。若学般若。天人欢喜 观照品第三。入一切法自相空。不观一切法若合若散。不作是念。我行般若。不行般若。亦行亦不行。非行非不行。不为布施。不为平等性。如是相应。则能安立无量有情于涅槃界。魔不得便。佛菩萨皆护念。诸天拥护。苦报转轻。常不离佛 无等等品第四。舍利目连善现饮光满慈。赞菩萨般若。佛印成之 舌根相品第五。佛现舌。量等大千。光照十刹。菩萨诸天来供。供具合成台。上有宝盖。大众悟无生。得佛记 善现品第六 入离生品第七。善现言。无方便善巧。而行六度住三脱门。退堕二乘地。是名顶堕 胜军品第八。由胜解力。思察一切智。不以相非相为方便 行相品第九 幻喻品第十 譬喻品第十一 断诸见品第十二 六度彼岸品第十三 乘大乘品第十四 无缚解品第十五 三摩地品第十六 念住地品第十七 修治地品第十八 出住品第十九 超胜品第二十 无所有品第二十一 随顺品第二十二 无边际品第二十三 远离品第二十四 帝释品第二十五 信受品第二十六 散华品第二十七 授记品第二十八 摄受品第二十九 窣堵波品第三十。修般若者。能降自他贪等刀仗。是大明咒等。书经功德。胜于供设利罗 福生品第三十一 功德品第三十二 外道品第三十三 天来品第三十四 设利罗品第三十五 经文品第三十六 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七 大师品第三十八地狱品第三十九。舍利子问。能信解者。从何处来。佛言。从十方法会来 清净品第四十 无标帜品第四十一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 东北方品第四十三 魔事品第四十四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 佛母品第四十六 示相品第四十七 成办品第四十八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海船破。不取所依则溺死。能取所依。则至彼岸 初业品第五十 调伏贪等品第五十一 真如品第五十二。六千菩萨。成阿罗汉。此由不摄受般若。远离方便善巧。如大鸟无翅 不退转品第五十三 转不转品第五十四 甚深义品第五十五。依此无增减无所有为方便。修行般若。由此为门。集诸功德。便证菩提。如??燋炷。非初非后。不离初后 梦行品第五十六 愿行品第五十七。佛告善现。菩萨修行施等。为诸有情。发大愿行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授天女记 习近品第五十九。观色等空。不令心乱。不见法。不作证。未入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不退施等。不证漏尽。如壮士过旷野。坚翅度空 增上慢品第六十 同学品第六十一 同性品第六十二。内空等是菩萨同性。住此中学。名为同学 无分别品第六十三 坚非坚品第六十四 实语品第六十五。为苾刍授记。以般若付嘱庆喜。现不动国。令大众见。又现舌相。再嘱庆喜 无尽品第六十六 相摄品第六十七。六度互相摄取 巧便品第六十八。般若如转轮王。一切善法。随行随至 树喻品第六十九 菩萨行品第七十 亲近品第七十一 遍学品第七十二 渐次品第七十三 无相品第七十四。以不坏法界相故。得有初地乃至十地。得有异熟神通六度等法。由离诸相无漏心力。于无相无作法中。圆满一切功德 无杂品第七十五 众德相品第七十六 善达品第七十七 实际品第七十八 无阙品第七十九 道土品第八十。佛告善现。总一切法。皆菩萨道。不学一切法。定不能得一切智智。审一切法。皆毕竟空。不应执着。而于诸法。学无厌倦。观诸有情。心行差别。如实了知。但是虚妄所执。方便善巧。教令远离所执。修诸善行。然勿恃此而生憍逸 清自他三种粗重。能净佛土 正定品第八十一 佛法品第八十二 无事品第八十三 实说品第八十四 空性品第八十五。若有情自知诸法本性空。则佛菩萨不现神通作希有事。一切世出世。有声闻化。有独觉化。有菩萨化。有如来化。有烦恼化。有诸业化。乃至非实有法。名为涅槃。是故可说涅槃非化。又一切法。先既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  以上七十八卷。与初分品有开合。文略义同。但无常啼法涌二品。

  第三分

  缘起品第一 舍利子品第二 善现品第三 天帝品第四 窣堵波品第五 称扬功德品第六 佛设利罗品第七 福聚品第八 随喜回向品第九 地狱品第十 叹净品第十一 赞德品第十二 陀罗尼品第十三 魔事品第十四 现世间品第十五 不思议等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十七 善友品第十八 真如品第十九 不退相品第二十 空相品第二十一 殑伽天品第二十二 巧便品第二十三 学时品第二十四 见不动品第二十五 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 慧到彼岸品第二十七 妙相品第二十八 施等品第二十九 佛国品第三十 宣化品第三十一  共五十九卷。与第二分开合不同。亦无常啼法涌二品。

  第四分

  妙行品 帝释品 供养窣堵波品 称扬功德品 福门品 随喜回向品 地狱品 清净品 赞叹品 总持品 魔事品 现世间品 不思议等品 譬喻品 天赞品 真如品 不退相品 空相品 深功德品 殑伽天品 觉魔事品 善友品 天主品 无杂无异品 迅速品 幻喻品 坚固品 散华品 随愿品  共十八卷。深功德品说梦觉义最明畅。随顺品与初二三分不同。

  第五分

  善现品 天帝品 窣堵波品 神咒品 设利罗品 经典品 回向品 地狱品 清净品 不思议品 魔事品 真如品 甚深品 船等喻品 如来品 不退品 贪行品 姊妹品 梦行品 胜意乐品 修学品 根栽品 付嘱品 见不动佛品 共十卷。

  第六分

  缘起品。佛住鹫峰。比丘菩萨天龙鬼神俱。面门出光。照无边界。十方佛所菩萨来集 通达品。学一法通达一切法 显相品。如地水火风等相。甚深般若亦复如是 法界品。佛告最胜。菩萨学深般若。有妙慧故。通达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不变异性。诸法真如。但可智知。非言能说 念住品。菩萨行深般若。心正无乱。善修身受心法念住。说如来功德威神 法性品。无价珠。堕淤泥。不为所染。依此法性。修习善根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有情。远离一切虚妄分别。心得清净。深如大海。一一行中。具众行故。生净佛土。不为胎污 平等品 现相品 无所得品 证劝品 显功德品 现化品 陀罗尼品 劝诫品 二行品 赞叹品 付嘱品。有十事。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广说。讽诵。思惟。修习  共八卷。

  第七曼殊室利分

  佛在祇园。比丘菩萨俱。文殊见佛。与舍利子慈氏无缘虑女。共叹闻说不沉没惊怖者。已住不退转。佛印之 初学不思议定。如初学射。久习成就。不复作意 又一相庄严三摩地。谓不动法界。念一如来。即为普观三世诸佛  二卷。与宝积第四十六会相似。

  第八那伽室利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1 1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74册No.1499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续-《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宝忏》
  佛在祇园。妙吉祥入城。龙吉祥问答。无能胜赞之。龙吉祥入海喻定。善思菩萨变动大千。不能令出。后从定起。雨诸香华。向佛归命。善现舍利俱入定。起定入城。善现化一女人。白世尊。妙吉祥曰。彼女所断我见。即非我见。是故如来说名我见。世尊说颂。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于一切有为。应作如是观  一卷。

  第九能断金刚分

  与六译金刚般若相同。

  第十般若理趣分

  佛在摩醯首罗天王宫。八百万菩萨俱。现种种如来相。说种种理趣深妙法。最后依遍照如来之相。说三神咒。一一告金刚手。受持功德。

  一卷。与密部实相般若相似。而咒不同。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与比丘俱。劝舍利子。为诸菩萨说。有巧方便所行布施。随喜回向所引善根。如月如日如吠琉璃宝。常于有情。作大饶益。如真金。如日月。如商主。如善士。观诸法若顺若违。皆能助引一切智智。制菩萨。不应起二乘相应作意。持此善根。普施一切。令脱恶趣生死众苦。佛言菩萨初心。胜于二乘后心。菩萨不退心力。于余神力最为无上  五卷。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比丘俱。命鹙子说戒度。若住二乘作意。是名非所行处。是名菩萨犯戒。随所修六度。皆用大悲为首。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是名具戒菩萨  五卷。

  第十三安忍波罗蜜多分

  满慈言。声闻唯为舍弃自身烦恼。名为少分安忍。菩萨欲度无量有情。名为具分安忍。菩萨欲证菩提。应修其心。令与地水火风空等。修六度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为行自行处。一切恶魔不能得便  一卷。

  第十四精进波罗蜜多分

  佛在祇园。比丘俱。满慈问精进。佛言。初发心时。若身若心。先应为他作饶益事。如仆任主。不应自在。诸有所为。皆随主欲。亦如马宝。回旋去住。迟速任人。又常勤修六度二十空等能为难事  一卷。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

  佛住鹫峰。比丘俱。鹙子问。何方便安住静虑。佛言。渐次入四禅。发五通。降魔成觉。又虽观入四禅四定。不味着。不杂染。现一切法不可得。而不舍一切智。鹙子言。生欲界。能圆满一切智智。色无色界无此用 起二乘作意。名散乱。随所集一切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为心定 又上二界身心钝  二卷。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

  佛在竹林白鹭池。比丘及一生所系菩萨俱。答善勇猛。甚深法要。非但耳闻。不放逸。精进修。如实了知。远诸恶。自他俱利。方为果也 于正法起异解非闻法也。于法义起颠倒解非正修也。无顺忍。不应信微少善根 于一切法。皆无所行。以一切法皆是颠倒之所等起。行无所行。为行般若 付嘱五百上首菩萨及善勇猛。微笑放光。令大千有情。得相见。天龙鬼神。华香供养。赞叹神力。无数菩萨。得无生忍。无边有情。发无上心  八卷。

  一心奉请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西晋于阗国沙门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九十品。与大般若第二分同。有常啼法上则不同。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姚秦三藏沙门鸠摩罗什共僧睿译。

  共九十品。畅于放光。

  一心奉请光赞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二十一品。同上经。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三十品。与大般若四分同。而有常啼昙无竭二菩萨事。

  一心奉请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共二十九品。与道行同。

  一心奉请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共三十二品。畅于道行。

  一心奉请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即佛母三十二品之摄颂。

  一心奉请大明度无极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共三十品。略同道行。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昙摩蝉共竺法念译。

  十三品。同道行而文来未尽。

  一心奉请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与大般若第六分同。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曼陀罗仙译。

  与大般若第七会同。又入宝积第四十六会。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亦与大般若第七会同。

  一心奉请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拜观同上)

  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刘宋沙门释翔公译。

  与大般若第八会同。

  一心奉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同名三译。有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有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分作十二分。有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大般若第九会也。

  一心奉请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亦同上经。

  一心奉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同名二译。有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亦同上经。有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即第九会抄出。

  一心奉请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第二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序品。佛在鹫峰。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毛孔放光。召十方菩萨来集 观如来品。说护佛果护十地行。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菩萨行品。 二谛品 护国品不思议品 奉持品金刚手说咒 嘱累品。

  一心奉请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告鹙子。般若相应行者。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即能圆满六度。又当断大种疑惑。

  一心奉请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经。于三乘法。聚集摄受。平等如一。

  一心奉请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施护译。

  佛在鹫峰。为帝释说。般若义无边。又说颂说咒。

  一心奉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文简义显。佛说也。

  一心奉请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拜观同上)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与上同本。

  一心奉请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上同本。有序及流通。舍利问观音。观音说毕。佛出定印可。

  一心奉请无量义经(拜观同上)

  萧齐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译。

  德行品。大庄严菩萨赞佛 说法品有一法门。能令速成菩提。谓无量义从一法生。名为实相 十功德品 此法华之前茅也。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一真法界。非一非三。华严既彰。法华斯显。华严无始终。无一多。无彼此。法华者。从一现三。全开方便。从三入一。全泯方便。方便第七度。前佐六主。后引三伴。佛法之灵机。弃圆执而入尖叉。还成圆相。妙中之妙。以辅华严。即是华严也。序品。入定放光。弥勒问。文殊以往事知今 方便品。一之开三也。究竟之方便。三之合一也。方便之究竟。不用方便。佛不慈悲矣。不知方便。圣人无慧矣。随顺请发者方便之通。执我成退者方便之滞。退之而后进。退亦佳矣。大事因缘。全显现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方便示究竟。悟方便入究竟也 譬喻品。一切诸经。多譬喻说。法华之喻。且以名其篇。火宅之喻三界。三车之喻解脱。白牛之喻佛机。大哉灵心。智慧能发。舍利之自知作佛。其小小也 信解品。一人唱则众人和。空生旃延饮光采菽说穷子喻。亲切而玲珑。更与作字。名之为儿。一脉归源之妙境也 药草喻品。根教悬殊。各适机用 授记品。迦叶等四人当作佛 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十六王子故事。表出前相。分明引今日之机。圆复偏。偏复圆。比丘听法于沙弥。梵王弗及乎童子。是则名为佛法现前也 五百弟子授记品。满慈本相。大菩萨境。如来揭出。群从皆兴。更有何人不解事者乎。自有神珠。将无忘却 授学无学人记品。阿难弟也。罗睺子也。远映提婆耶输。早得佛记。如水中月。先呈杨柳楼台也 法师品。璎珞衔飞。镜灯步入。因此药王。通八万大士。去泥纯水。终有其时 见宝塔品。心玲珑。法玲珑。人玲珑。境玲珑。何处飞来。本无去住。有谁凡圣。能印主宾。生耶死耶。一耶二耶。情量既空。光明自在。必谓用愿力以徴信于十方。浅之乎测多宝也。三变净土。移置人天。佛无虚言。君得无作实境会耶 提婆达多品。不以龙女名篇。顺逆刚柔。都圆法界。男子记欲终。女子记之始。岂徒捷于天王如来。且不同于大智舍利。泠泠一遇。法会俨然。愿与无量善女人。同斯胜相也 持品。中衔女记。不以名篇。爱道耶输。不枉一生遭际。六千根器。顿入圆宗。谓经历劫数而后成。将无见笑于龙王少女。然而殷勤开导。行有婴儿。巨力承当。犹非全局。如来之语默超超矣 安乐行品。再三立制。第一制心。保法封疆。护佳子弟。一疑初泯。诸品圆成。妙妙中不妨规矩也。呜呼。轮王一珠。能者得之 从地涌出品。下方虚空。恒沙大士。飞来拥护。迥出常情 如来寿量品。父少子老。理非颠倒。顿显全身。齐彰本迹。前来伎俩。诳汝小儿。妙药神医。一灵方便耳 分别功德品。闻经不以耳。说经不以口。心领神悟。六根皆灵。不妨现出短长。仍自圆成一际 随喜功德品。测量深深。必成浅悟。圆明净体。宁受揩摩。映入一光。便非两境矣。飞虎将军得得来。双旗拂露笑容开。一心环抱成知己。永作君王阙下才 法师功德品。千二八百。有说皆非。利钝略陈。中涵妙用。六根不动。我岂有心。强作筹量。真金黄叶 常不轻菩萨品。一行圆成。万缘退听。不期而到。谁测其机。然大悲体同。慧命无二。无边凡圣。早当信入者也 如来神力品。华开处处。月照人人。略绘一图。如聆满曲。至今犹在。从古如然。好自护持。莫孤良遇 嘱累品。不获已而交代排场也 药王菩萨本事品。断常两见。深误佛机。灭尽身灯。方开众窍。然无生境界。所作皆从。绝不以常情测也 妙音菩萨品。胜劣远近。何常之有。心平佛现。理极同然。法法现身。真机妙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无尽意说十四无畏。三十二应。以妙智力。救世间苦。一切音皆从。一切观普入。神通一际。卓然成家 陀罗尼品。大士神天。咒力拥护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七波罗蜜。理通法界。事有精粗。一入全真。大醒昏梦。不妨用魔印以助显佛机。岂有执佛心而能除魔事者哉。美女神通。三乘说法。二七与二。皆方便也。无量劫前善知识。至今犹诵法华经 普贤菩萨劝发品。本从法界流。还归此法界。华严全境。一脉浺瀜。到处现身。名威德上。珠穿九曲。贡入明堂。宝鼎天衣。泠泠入位。岂徒于忉利兜率。受天女之迎。直可与毗卢善财。作无遮之会。永谐本愿。不隔心期也。

  一心奉请正法华经。及添品妙法莲华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共达摩笈多译。

  药草品中。有迦叶问答。及生盲喻。五百受记中。有入海取宝喻。改法师品为药王如来品。有宝盖王及千子与善盖太子法供养事。一切咒翻梵成华。嘱累品在最后。

  其隋译全依什师译。

  但添药草品后生盲一喻耳。陀罗尼品在二十一。嘱累在后。提婆合入宝塔。止二十七品。

  一心奉请萨昙芬陀利经。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拜观同上)

  芬陀利经即宝塔提婆二品别出。出西晋录。

  普门品。什师译文。阇那笈多译颂。颂既补入全经。此为重出。

  一心奉请法华三昧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译。

  众会欲问佛。佛放口光遍十方。即不现身相。众入三昧观之。不可得。罗阅王辨通。及女利行等来。佛从地涌出。坐莲华上。遂与问答。诸女出家。王亦出家得记。

  一心奉请广博严净不退转**经。及不退转**经。阿惟越致遮经(拜观同上)

  刘宋枳园寺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第二北凉录。安公梁土译。三竺法护译。

  文殊舍利。到十方供佛。集诸菩萨到祇园。请转不退轮。说四果声闻支佛密义。令众舍离诸想。诸罗汉作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密语。众惊疑。文殊释之。佛现舌相。说闻经不退转记。波旬入会。佛密语遣之。众腾疑。佛解释。次有三菩萨来。一自称是如来。一称是世尊。一称是佛。众又疑。佛又释众偈赞。阿难问功德。师子童女及比丘尼居士妇发心受持。舍离女身。

  一心奉请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及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序品。佛住郁阇延城。严炽王园。于众中现殊胜相 问疑品 一乘品。二种十二行。能发菩提。从布施至方便。各十二种妙行。又如来十二胜妙功德。净佛国土。为利众生。示十二浊。实唯一乘。分别说三 诣严炽王品。大萨遮往诣也 王论品。萨遮为严炽说圣王法小王法 请食品。王请萨遮 问罪过品。王问智人亦有罪否。萨遮次第举诸人过。并王过及自过 如来无过功德品。萨遮为王。备演如来相好慈悲念处。三不护。一切种智。十自在。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及常无尽法身 诣如来品。两来见佛 说法品。舍利弗与萨遮论见佛闻法事。佛发其迹 授记品 信功德品。

  宋译缺王论。如来功德亦略。

  一心奉请金刚三昧经(拜观同上)

  出北凉录。

  序品。佛在灵山。说一味真实法。即入金刚三昧。阿伽陀比丘偈赞 无相法品。佛起定。更说一味法。解脱菩萨请为末世众生。宣说入一味法 无生行品。心王问无生忍义 本觉利品。无住问转入庵摩罗义 入实际品。大力菩萨问答 真性空品。舍利弗问答 如来藏品。梵行长者问答 总持品。地藏问答。嘱阿难受持。

  一心奉请大法鼓经(拜观同上)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佛在祇园。海众云集。说有非有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今当说大法鼓经。命迦叶问众。堪闻与否。有百千万亿阿僧祇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皆从座去。余一切住。乃赞迦叶。令少问之。谓常乐我净。不般涅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有三乘。实唯一乘。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亦说化城穷子等喻。命末世中护持。至正法余八十年。唯一切世间乐见童子能持。

  一心奉请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拜观同上)

  一名观普贤观经。一名出深功德经。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

  阿难迦叶弥勒。同问如来灭后。修行大乘法要。佛为说普贤观门。及忏悔六根罪法。

  一心奉请大般涅槃经(拜观同上)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7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刚萨垛佛网 |

GMT+8, 2024-6-18 08:15 , Processed in 0.047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